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前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是可持续发展关注主要内容之一,尤其是发展中国家而言,建立两者协调关系尤为重要。对我国来说,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可持续发展也面临严峻的挑战。而在整个改革开放进程中,区域经济发展迅速,贡献作用越来越大,特别是东部地区的珠三角、长三角和京津冀三大区域经济发展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这些区域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区域经济发展面临着跨境环境问题日益严重,环境质量下降的压力和挑战,区域环境问题逐渐成为制约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换句话来说,区域经济环境协调发展与否已成为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本文在此背景下从区域一体化角度探讨区域经济环境协调发展。首先,本文对经济环境协调发展研究进展状况进行了文献综述,经过系统性梳理发现,国内外对经济与环境的关系研究基本上是围绕着两个方面进行的,一是研究经济发展是否是导致环境问题的原因并作出相应的解释;二是经济发展或经济增长是否因环境问题受到极限。其次,本文对经济与环境的关系以及跨界环境问题进行理论分析。在经济与环境关系方面,本文认为,经济与环境间存在相互作用和影响,经济对环境的影响是通过经济增长自身因素(经济规模、经济结构和技术)和经济增长外部因素(制度)共同作用,环境一方面直接为经济增长提供生产要素,另一方面通过为人的发展和生存提供服务而间接影响经济增长。本文指出,长期和全球范围内,环境是经济增长的决定性因素。在跨界环境问题上,本文指出,跨界环境具有很强的外部性,外部性的存在影响地方污染的排放水平,并且跨界环境能影响经济增长与环境的既定关系。在理论分析基础上,本文对长三角区域的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进行实证分析。本文认为,长三角区域的经济发展水平处于工业化中期逐渐向工业化后期转变阶段,但是,长三角区域的环境质量并不好转而是有恶化的趋势,这表明长三角区域的经济环境协调发展出现失衡。本文进一步对经济环境协调发展进行空间计量分析,结果表明长三角区域的环境质量与经济增长在空间上相互作用,经济增长对环境的空间影响,跨界环境也对经济增长的空间影响。这表明,长三角区域经济环境协调发展失衡与区域空间有关。本文从制度角度探寻区域经济环境协调发展失衡的原因。本文认为,影响区域经济环境协调发展失衡的深层次原因就是现行的财政体制、政绩考核机制以及政府主导型的经济运行机制等制度引起的地区竞争和地区分割。地区竞争和地区分割导致跨界环境外部性的产生,进而产生具有中国特色的区域经济环境协调发展问题。最后,本文探寻解决区域经济环境协调发展失衡问题的途径,指出区域经济环境协调发展的关键在于重整地区利益、地区关系和地区环境关系,使跨界环境外部性被内部化。本文认为区域一体化通过其效应的发挥以及在利益分享和利益补偿基础上建立政绩考核评价一体化、区域环境监管一体化以及区域环境污染治理一体化机制而实现地区利益的重整,实现跨界环境外部性内部化,最终实现区域经济环境协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