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是党中央作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对于夯实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改善农村基层干部队伍结构,培育党政领导干部后备才,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缓解大学毕业生就业压力具有重大意义。2008年大学生“村官”工作开始在全国部署实施,已走过11年的路程,在中央正确领导下,依靠各级各部门共同努力和社会各界大力支持,大学生“村官”工作推进有序、取得明显成效,逐步建立一支素质优良、充满活力、流动有序的大学生“村官”队伍。这些年的丰富实践,有许多经验值得推广,也有一些工作需要改进完善,要构建好大学生“村官”培养的长效机制,从现有的培养模式和现状中进行经验总结无疑是实施成本最低和最有效果的。本文以管理学理论及人力资源理论为支撑,借鉴已有的研究成果,采取经验总结法、文献研究法、访谈法,以安徽省X县8批大学生“村官”为研究对象,通过四个章节的论述,对X县的培养实践过程、成效、不足、对策建议进行分析、研究。研究认为要做好大学生“村官”工作,基本要求是保证质量、规模适度、完善政策、从严管理、健全机制,将大学生“村官”工作作为干部队伍建设和人才队伍建设的一项经常性工作抓实抓细抓好,通过建设好大学生“村官”的组织管理体系,认真做好大学生“村官”的培训、日常管理、考核、保障等方面的设计,有针对性地解决实践过程中的共性问题,时刻关注他们的思想反映,提供及时的指导帮助,通过建立合力推进制度,调动各部门的积极性和各方面的力量,帮助大学生“村官”更好地成长成才、服务农村。在实践过程中,大学生“村官”培养上还存在一些问题,通过论证分析得出合理的对策建议,积极发挥大学生“村官”的特长优势和吃苦奉献、干事创业精神,为乡村振兴作出积极贡献,得到基层干部群众及社会各界的普遍认可,取得明显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