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曲源问题是曲学研究中的一个核心问题。前辈学者主要从民间一线出发,探讨缠令、唱赚、诸宫调等与套数、杂剧之间的演变关系,而曲中小令作为文人创作的诗体,它从何而来?与词之间有何联系?对此问题目前学术界虽有所关注,但缺乏深入探讨,因此我们有必要从文学角度对此作专门的讨论和研究。本论文主要由以下四部分组成:第一章,词曲概念之辨。在以往的研究中,前辈学者对词曲的概念与内涵存在不同的理解和认识,由此造成了学术界对词曲关系理解的混乱。因此,本章首先对词曲概念进行界定。在对词曲概念界定的基础上,我们进一步从音乐和文学两个角度,对词曲的区别与联系进行分析。词曲之间的区别表现为:在音乐上,词曲各属不同的音乐系统;在文学上,词曲各有其不同的审美特质,词雅曲俗。它们的联系则表现为:在音乐上,部分词调进入曲中;在文学上,词的小令与曲的小令之间存在一脉相承的关系。第二章,金元时期的词曲共生。冀南出土的磁州窑器物上的词曲,表明词曲在金元时期处于共生状态。词曲共生导致了词曲的互生现象。词曲互生是指人们用词牌模曲或用曲牌写词,我们把这两种情况称为“以词为曲”和“以曲为词”。由于词曲共生和互生的特殊阶段的存在,使得当时和后世人们对词曲牌调的认识发生混乱。因此,对词曲牌调的辨析是本章的一个重点。第三章,金元时期的词曲之变。本章从音乐和文学两个方面来探讨词曲之间的转变。首先是文学方面,词曲之间的转变包含三个方面:第一,审美风格上由雅变俗;第二,形式上由词的形式体制转变为曲的形式体制;第三,用韵上由词韵变为曲韵。其次是音乐方面,一部分词调转变为曲调。在这方面,以往学者主要关注曲中的词牌以及由此带来的词曲之间的关系,对于这些词调入曲的途径和方式,前辈学者则缺乏关注。那么这部分词调是怎样进入曲中,成为曲的一部分的呢?我们认为,宫调是词调入曲的桥梁和中介,也就是说,曲对词调的吸收建立在曲对词的宫调吸收的基础之上。故对宫调作用的考察是本章的重点之一。第四章,金元时期词曲转变的原因。本文力图从新的角度切入,来探讨这个问题。首先,词曲转变的根本原因是词所依附的音乐发生了改变。金元时期曲乐形成,导致词乐要求下的词调与词的文学体制发生变化。其次,词曲之所以能够转变,也在于词乐与曲乐的相似性。词乐和曲乐同属燕乐系统,有其相似性,因此词曲之间的转变才存在可能。词曲转变的又一个原因是词曲“乐府”性质的共同诉求。“乐府”性质是指词曲与音乐相联系,均为它们所处时代文人创作的可歌之曲。作为可歌之曲,词曲必须与所处时代的音乐和语音保持一致。所以“乐府”性质是词曲之间转变的共同诉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