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机电产品是我国外贸出口的支柱产品,近年来出口规模不断扩大,出口结构稳重有变,国际地位不断的提高。机电产品制造业的繁荣促进了我国产业结构的转型和国民经济的发展。但是整体自主创新能力不高且易遭受技术性贸易壁垒,诸多文献也表明机电产品出口数额迅速膨胀的背后,其国际竞争力并没有成正比增加。所以笔者认为当前有必要全面的分析中国机电产品出口贸易国际竞争力的现状和影响因素,为其更进一步的发展打下基础。本文首先梳理了机电产品国际竞争力及影响因素的相关理论,奠定本文的理论研究基础;运用多指标分析中国机电产品的发展现状,将指标与机电生产第一梯度国家进行横向对比,并基于金培(2006)与李刚、刘吉超(2012)以及赵东麟,桑百川(2016)的研究构建国际竞争力综合评价模型,计算机电产品出口贸易国际竞争力综合评价指标,进行本文的现状分析;最后在理论分析和现状分析基础上构建中国机电产品出口贸易国际竞争力影响因素分析框架,实证分析各因素的作用机理,提出对应的政策建议。本文的主要结论有以下三点。首先,中国机电产品出口贸易发展平稳,贸易结构和贸易方式有很大改善,国际竞争力的综合指数同基期有较明显的增长,与第一梯度国家机电制造业的发展相比更加稳定;其次,人力资本、物力资本、技术创新能力、国内市场竞争状况和国内产业规模都会对机电产业国际竞争力水平产生一定的影响,技术创新对中国机电产品出口贸易国际竞争力的提升作用要大于人力资本和物力资本,国内市场竞争、国内产业规模和技术研发费用的投入都能刺激技术创新能力的提升;最后,重视人力资本的积累、有效使用物力资本、加强支持鼓励技术创新、维持良好的国内市场竞争和保持合适的产业规模都可以提高中国机电产品出口贸易的国际竞争力。本文主要在以下两个方面的研究上取得了进展:一是建立机电产品出口贸易国际竞争力综合评价模型;二是建立影响因素理论分析框架,实证分析各因素对机电产品出口贸易国际竞争力的影响程度,用以提出更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