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根据新《土地管理法》和国务院有关文件精神,我国现阶段新一轮土地开发整理复垦与以往的土地开发整治略有区别,前者主要是通过大力开展农地整理和非农地整理,努力增加有效耕地面积和减少城镇建设及农业内部调整占用耕地,以力争在三五年内,基本实现耕地“占补平衡”的战略目标;而后者则强调对荒地的开发和对灾毁地的治理,以提高土地质量为目标。土地开发整理复垦概念提出以后,国土资源部在全国四个县进行了试点,笔者参加了其中一个示范点的规划工作,根据工作中的体会,本文主要研究了土地开发整理的运行机制和效益评价等问题,分六个部分进行阐述: 第一部分介绍了本文选题的背景、意义并简要回顾了我国土地开发整治的历史。 第二部分阐述了土地开发整理的基本理论、原则和主要依据。提出可持续发展理论、生态经济学理论、国家安全理论、国民经济协调发展理论是支持我国土地开发整理的理论基础。其原则是要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均衡协调的思想,即土地开发整理要与地方经济发展相协调;要与生态环境的改善相协调;增大耕地面积与退耕还林相协调;全流域的综合协调;山地与沟谷、坡地与坝地的整治相协调;调整用地结构与优化土地质量相协调。做到既要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又要发展地方经济,提高农民收入,解决农村贫困问题。该部分同时简要介绍了土地开发整理所应持有的依据。 第三部分分析了土地开发整理的运行机制。指出其主推动因是政策激励机制和利益驱动机制,在我国市场经济尚不发达的情况下,政策激励机制更是主驱动力。利益激励机制也十分重要,随着土地资源配置的市场化进程的加快,其作用将会越加明显。当以上两种机制失灵,而人类对土地的索取又超过其承载力时,自然界将会自动启用环境胁迫机制,通过自然灾害的方式,使人类被动地在被自然毁坏的土地上进行整理。 第四部分结合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土地开发整理的实践,对开发整理重点片区的划定及治理时序做了详细的研究。提出了重点片区划分的原则和依据,并将全县划分为8大片区16个综合整理小区。在此基础上,结合主观赋权法和变异系数法,建立数学模型,对各重点片区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以及三者的综合效益进行比较评价并 内容摘要3以此为依据作优劣排序,从而决定重点片区治理的时序。 第五部分研究了土地开发整理的效益评价问题,提出了土地开发整理复垦应以整理为主,兼顾开发。在具体项目中,应在不破坏生态环境,不破坏农村结构(主要是社区结构)的前提下,按先易后难、先投资小后投资大的前提下,重点考虑项目的经济效益,为后续项目的进行积累资金与技术经验。本文对经济效益采用了动态投资评估法,利用秀山县土地刀‘发整理规划中的数据,计算了投资收益比,给出了资金偿还方案并算出了资金回收期。山于生态效益与社会效益中不确定因素太多,因而在其效益分析中,本文___t…,、。。1_采取了定性的方法。丫 第六部分总结了秀山平江河试点片区土地开发整理所取得的成绩,并对治理中出现的问题作了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