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三峡库区农业集约化发展和城镇化的推进,面源污染引发的水华现象引发各界关注。氮、磷是面源污染的主要污染物,人类活动和农业生产等导致的过量氮、磷素输入是水体富营养化的重要原因,威胁着区域用水安全和社会经济发展。因此,为定量解析三峡库区人类活动净氮、磷输入及其影响因素,进行面源污染潜在风险评价,本研究利用社会经济数据、生态环境数据、农业生产数据等,建立NANI模型、NAPI模型和PNPI模型,研究三峡库区人类活动净氮、磷输入估量的时空分布及其变化特征、组成及其贡献率和影响因素,评价三峡库区面源污染潜在风险,揭示其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年际变化情况。所取得的主要研究成果如下:(1)三峡库区的NANI和NAPI估量存在明显的时空差异特征。NANI值从2006年的 10715.2 kg·km-2·a-1 到 2016 年的 1 1974.1 kg.km-2·a-1,NAPI 从 2006 年的 2413.5 kg·km-2·a-1到2016年的2911.4 kg·kn-2·a-1,整体上均呈现先线性上升后下降的趋势;NANI和NAPI的空间分布特征趋同,整体上呈现库首、库尾两头高、库区腹地低以及库区北部高、南部低的特征。(2)三峡库区的NANI的组成中,氮肥施用量所占比重最大为50%~56%,是主要输入源,其次是大气氮沉降值,所占比重为22%~24%;NAPI的组成中,磷肥施用量所占比重最大为58%~61%,其次是人类食品和动物饲料磷输入,所占比重为29%~30%;相关性分析中,氮肥施用量与NANI相关性最强,R2达到了 0.81(p<0.0001),磷肥施用量与NAPI相关性最强,R2达到了 0.84(p<0.0001)。(3)人口密度、粮食产量、.农业生产总值和地区生产总值、耕地面积、.森林覆盖率和森林面积等因素与NANI和NAPI的关联度都较高;NANI和NAPI随着人口密度的增大而增大,但当人口密度到达一定值(1000人/平方公里)时,其值不再变化;NANI和.NAPI随着耕地面积的增加而增大,随着森林面积的增加而减小。(4)2015年三峡库区潜在面源污染风险极低、低、中等、高和极高5个等级区的土地面积比例分别是22.87%、29.71%、11.31%、17.09%和18.98%;其中,高等级风险区占比相比2000年下降了 5.3%,其他风险区变化较小,总体呈现转好趋势。(5)三峡库区潜在面源污染风险呈现西高东低、北高南低的分布特征,且距离河流越近,潜在面源污染风险等级越高;极高和高风险区主要集中库尾以重庆核心市区为中心的区域范围和和库首宜昌核心市区,极低和低风险区主要集中在库首的巫山、巴东、兴山和库区腹地的奉节、石柱、武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