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闻客观性是新闻界一个持续不断的辩论主题,从早期对新闻写作的简单规范,到新闻理想的建立,再到对新闻报道过程中上升到职业理念层次上的职业规范,新闻客观性经历了一个从规范到理想再到规范的理性回归,是新闻事业自身发展规律的结果。柴静的采访风格是否符合新闻客观性的要求一直以来是一个具有争议性的话题,在央视工作的十几年,有人说她“冷酷”,有人说她是“表演性主持”,也有人欣赏她平民化的采访风格,认为她能够与采访对象深入交流,整个采访过程充满人文关怀。虽然褒贬不一,但无可争议的是柴静经过在央视十余年的磨练,已经从一个喜欢采访过程中锋芒毕露的激烈冲突感的记者转变为一个有着较高宽容度、有着平民化独特风格的出色的记者。纪实类专题节目《看见》开播数月之后,节目制片人李伦邀请柴静加入该栏目。栏目的纪实性拍摄手法与柴静的独特采访风格相配合,使节目在客观表达和深刻思考方面达到了完美结合。论文意在通过对《看见》栏目中柴静专访部分的研究,分析柴静在实际的新闻采访过程中对新闻客观性的践行自觉、她的采访中是否存在着对新闻客观性理念的偏离、新闻客观性理念是否意味着记者在采访的过程中要对客观性原则绝对坚守、以及新闻客观性本身所存在的一些悖谬和所面临的困境。文章主要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对新闻客观性的发展历程进行梳理,对新闻客观性的发展历程、内涵演变做了历时性整理。在当今语境下,客观性报道内涵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远离党派立场,不受特定利益集团的影响,观念上保持独立;避免偏颇言论和个人偏见,不掺杂个人情感,将记者本身的态度、意见或涉入的影响减至最低;新闻应完整、准确的叙述新闻事件,如实交代信息来源;将“客观事实”与“主观意见”分开,但将意见视为相关;平衡、公正地呈现议题本身的各方面或所有主要的相关要点。论文第二部分采用文本分析的方法阐述柴静专访中新闻客观性的具体体现:外焦点叙事对纪实类报道客观性的强化;以逻辑性极强的问题引导当事人对问题进行解释,并找出破绽;秉持事实与意见相分离的原则;坚持公正、全面地呈现信息。第三部分介绍柴静专访中存在的对新闻客观性理念的偏离,具体来说涉及到:访谈中以第一人称发问,存在一定的主观介入感;对人物的预设使采访过程存在主观上的误读;备受争议的记者情感展示使记者本身态度介入明显等。论文最后对客观性理念的实现可能进行反思,一方面媒体受到来自政治、经济、社会舆论等方面的影响很难做到客观性;另一方面媒体受限制的独立性决定了新闻不必客观。因此,所谓的客观性永远都是处于在理想与现实之间的新闻客观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