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古老的中华大地精彩纷呈的各类建筑,从横向角度说,风格各异,缤纷斑斓,从纵向角度说,则一脉相承,绵延发展,最终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中国建筑,构建了具有中国独特风格的、相对完整的建筑文化体系。中国古建筑文化是从实用和因地制宜的基本理念下形成的,在其发生、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一个不同层面的、多角度的和谐文化理念,即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人的和谐及人自身的和谐,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遗产。研究、管理、产业化开发中国古建筑,挖掘、继承和弘扬古建筑文化核心理念,以期对现代社会、现代建筑风格、现代建筑实践提供借鉴和帮助。相对于现代建筑,中国古代建筑在选址、空间布局、结构造型等许多方面遵循着建筑与环境、建筑与人、建筑与社会的和谐关系。在现代建筑受到诸如生态失衡、环境污染、资源浪费、地质灾害等多方面困扰时,汲取中国古建筑的合理成分,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古为今用,·结合当代高科技技术手段,用生态和理性的眼光,重新审视古代建筑在处理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资源关系的巧妙之处,特别是渗透在其中朴素的生态建筑思想和蕴含在其中的人文意识及和谐理念,进而促进、完善和发展现代建筑文化,支持并形成健康、科学的现代建筑文化理念及实践。因此本文提出从文化的视角重新审视中国古建筑,解析和体会其中蕴含的深刻文化内含和现实意义,为中国古建筑、现代建筑理念的发展找出一条新路。本文以探讨古建筑丰富的和谐理念为主线,沿着中国古建筑文化和谐理念形成的历史脉络、植根的地理环境、依托的经济基础、映射的社会结构等多个方面阐述其形成渊源、通过梳理中国传统文化和建筑文化,进而从影响建筑实践的轨迹入手,探讨古建筑理念的产生以及建筑实践成就所反映的朴素自然的建筑实用意识、尊卑有序的建筑伦理观念及融汇升华的建筑理想理念,并探讨丰富的中国古建筑文化和优秀的建筑艺术之间的内在联系。论文首先阐述道家理论影响的人与自然和谐关系在不同建筑元素中的体现,从建筑选址的相地堪舆、建筑布局的契合自然、建筑数字的蕴藉自然、建筑质地的取法自然、建筑色彩的融入自然等多角度进行论述,沿着中国古建筑的发生、发展的基本趋势,从朴素自然的建筑实用意识(潜意识)到自觉的形成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目的性)探讨人与自然和谐关系与中国古建筑的内在联系。其次,论文阐述受儒家礼制影响的人与人的和谐关系在不同建筑类型中的体现,从都城、宫殿的王权至上的政治伦理、民居的血亲家族伦理、礼制建筑的民族宗教伦理等多层次进行论述,从尊卑有序的建筑伦理观念到基于这种观念基础上的人与人的和谐关系分析具有封建等级性的建筑伦理的社会功能。再次,论文阐述中国化的佛教意蕴影响下的人自身的和谐关系在佛教建筑中的体现,从佛寺、佛塔、石窟不同形制中解析佛教传入中国后在建筑上所产生的融汇升华的理想理念,论述建筑作为人类灵魂的栖息地修身养性,求得灵与肉、心与身、精神与物质、理想与现实的一种平衡关系,以达到人自身的和谐的理想境界。最后,论文从中国传统建筑“天人合一”与西方传统建筑“神人合一”、中国传统建筑“人人以和”与西方传统建筑“物物以和”及中国传统建筑“身心以和”与西方传统建筑“神心以和”等方面不同的和谐理念的比较中探究中国古建筑和谐理念的内涵与外延,凸显中国古建筑和谐理念的人文特征、生态特征以及其独特的实用理性精神。论文认为研究、探讨中国古建筑和中国传统文化之间的内在联系,并解释和提炼古建筑作为表象的“物”的存在和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作为内涵的“意”的渗透之间的因果关系;把人、自然、生态、资源、宗教、文化、社会等要素和建筑融汇贯通在一起,把建筑语言、建筑类型上升到传统文化理念、建筑设计理念的高度,从而揭示和谐建筑理念对中国古建筑的指导意义,同时借鉴中国古建筑和谐理念的价值,对于构建古建筑研究的理论体系、构建现代建筑发展体系特别是从绿色建筑与经济化、传统建筑与现代化、及民族建筑与全球化等方面有着继往开来、开拓创新的现实意义,对于现代社会、现代文化、现代建筑的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