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宫词是我国古代文学中一种独特的文体,一般是指关涉宫院生活的诗,它以描写宫苑风光和宫人生活为主,同时兼及某一特定时代地域的典章制度、风俗物产、审美习尚等相关内容。宫词一般多为七言绝句,今存作品数千首,其起源最早可追溯到《诗经》。首先以"宫词"二字为名的诗歌是崔国辅的《魏宫词》,直到唐代王建百首连章组诗的出现,宫词这一诗歌形式才正式兴盛起来。此后又有王涯、张籍、殷尧藩、章孝标、张祜等诸多宫词诗人的出现,至五代前蜀花蕊夫人首次以后妃身份作百首宫词。之后历代多有继作者,如五代后晋和凝,宋代宋白、张公痒、周彦质、王仲修、宋徽宗、杨皇后、胡伟以及明清诸多宫词诗人。宫词的大量出现引起了世人的瞩目,而在大量的宫词作品中,王建、和凝和花蕊夫人之作在宫词史上占有特殊的地位。本文选择唐五代时期的宫词,以王建、花蕊夫人、和凝等诗人的作品为中心,从女性主义文学批评方法来研究宫词中的女性形象。唐五代宫词以宫廷女性为诗歌描写的主体对象,其中涉及宫女、宫伎、宫婢等宫廷独有的女性形象。诗人通过对宫廷女性形象的描写,展现了女性的容貌美、服饰美、德行美以及性格美等多方面审美特征,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同时亦表现出诗人独特的审美情趣,充分表现了对女性美的肯定。但千百年来男性对女性的审美标准也成为了影响女性主体价值实现的枷锁。宫廷女性受当时的宫廷环境、文化、生活等诸多因素影响,形成了与社会普通女性不同的心理状态,产生了心理矛盾、心理诉求和心理局限等具体表现。如此种种心理状态的出现正是由于唐五代时期女性观的影响,而从男性与女性宫词诗人作品所反映的女性形象中我们能够窥见带有各自两性特点的女性观。但值得一提的是,在中国古代这样一个以男权为性别主导的社会无意识的大环境下,两性诗人不约而同地在作品中表现出具有"双性同体"特征的内容,这不仅是诗人对超越单一性别气质的优越人格的追求,更是女性观中所展现出的性别融合的完美理想,具有更高的性别意义与社会意义。在对女性的描写上,唐五代宫词在延续了唐前宫怨诗和宫体诗以关注宫廷妇女生活为创作中心的特点的同时,又脱离了宫体"伤于轻艳"的藩篱,使得唐五代宫词在古代宫廷文学中取得了辉煌的艺术成就。宫词这一诗体从唐代至20世纪40年代渐至消逝,经历了 一千多年盛衰不绝。唐五代宫词对女性的塑造和表现能够让我们看到一个时期的女性社会地位和意识,从而全面的观察女性文学的发展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