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东北地区中型铁路客站的发展伴随着铁路技术的传入,经历了传入期、形成期、发展期、成熟期4个阶段。铁路客站发展至今,产生了许多成功的经验和案例,也呈现了许多急需改进的问题。随着社会经济、城市交通系统、旅客出行次数、出行基数的增长和发展,现有铁路客站的不适应性越来越多的暴露出来。而当前的理论研究和工程实践多集中于大型铁路客站,对中型铁路客站的关注较少,本文的研究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 新使用要求的出现引起了功能的变化,功能的变化又必然影响铁路客站本身;而铁路客站与环境之间的相互适应性又将影响铁路客站的布局、模式等问题。本文正是基于以上两点,从适应性视角,对铁路客站存在的不适因素进行分析,研究相应的适应性设计方法和模式。 本文的研究基于东北地区和中型两个特定的限制因素展开。首先理清了相关的研究内容、研究背景、研究现状;其次基于适应性视角,对东北地区中型铁路客站的设计进行了解读;最后延伸到当前亟需解决的环境设计和功能空间设计两个问题。 基于特定的限制因素,遵循“以人为本,以流为主”的设计原则,作者从适应性视角下研究了如何塑造具有动态适应性的东北地区中型铁路客站的设计方法和模式。论文提出的环境设计方法和功能设计模式,不仅仅是对东北地区中型铁路客站的研究,更希望对探索我国中型铁路客站的设计模式有所帮助。 在梳理了东北地区铁路客站发展沿革的基础上,确定了中型铁路客站规模的确定依据,分析了中型铁路客站的独特性,得出了适应性视角下的设计目标。运用文献研究和实证研究法,对铁路客站小环境构成因子、功能的组成要素以及变化的特征进行了研究;运用纵横向比较方法分析了当前中型铁路客站与环境之间以及铁路客站功能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运用系统分析法提出了适应性视角下的环境设计方法以及功能设计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