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日常交际的过程中,交际者常常使用某一特定的表达来指代另一特定的人、实体或者事件,这就是指称。指称是人类言语交际的一个重要特征。韩礼德和哈桑将指称划分为外指和内指,后者又可以细分为回指和后指。回指是一种复杂的语言现象,它一直吸引着国内外语言学家的注意,也一直是现代语言学的热门研究课题之一。回指的研究可以追溯到公元前一世纪。在回指研究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不同的学者对回指有其不同的定义、分类和研究视角。传统语言学家更注重回指功能的研究,并将其视为一种替代。后来,随着语言学的发展,他们开始意识到回指的复杂性,并逐渐从不同的角度研究回指现象。其中包括以乔姆斯基为代表的句法角度的研究,以莱文森和黄衍为代表的语用角度的研究,以韩礼德和哈桑为代表的功能角度的研究,以艾莉和许余龙为代表的认知角度的研究等等。韩克玛和萨克将回指划分为表层回指和深层回指。本文将从转喻的角度研究英语中的深层回指,以期为回指的研究领域提供一个新的研究视角。在认知语言学中,隐喻一直处于显著的地位,而转喻则处于次要位置。事实上,语言的本质是转喻的。转喻研究的发展经历了从传统研究到认知研究的转变。传统转喻观仅仅在词汇层面上定义转喻,而且更多地注重其修辞和文学的功能,因此较为局限。认知语言学的发展为人们带来了更为科学有力的认知转喻观,它能更好地体现转喻的本质,即:一方面,转喻本质上是概念的;另一方面,转喻是一个认知的过程,反映人类的思维、态度以及行为。雷考夫认为转喻在理想化认知模型中运作。它与人的思维密切相关,并且塑造人的思维和言行。概括说来,转喻主要生成两大关系——语言形式和概念之间的转喻关系以及不同的语言形式之间的转喻关系。本文针对这两种转喻关系提出了两种不同的认知转喻机制。全文共分为五部分。第一部分是文章的引言,主要介绍了论文的课题来源、写作目的、研究意义、研究方法以及文章的大致框架。第二部分是文献综述,简要地回顾了回指的定义、分类以及不同的研究视角。第三部分阐释了论文的理论依据,即转喻理论。其中包括转喻的概念、分类、转喻观的发展以及转喻生成的关系的划分。第四部分是文章的重点,也是核心部分。它首先区分了表层回指和深层回指,然后在深层回指现有的划分基础上对其进行了完善。最后,提出了用于阐释深层回指实例的两种认知转喻机制,并通过对实例的阐释,实现句中回指语与其相应的先行项之间的共指关系。第五部分是文章的结论部分,总结了文章的研究成果并指出其局限性,同时对深层回指未来的研究进行了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