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负性情绪是一种心情低落和陷于不愉快境况的基本主观体验。负性情绪往往给人带来消极的心理体验,是影响身心健康的重要因素之一。 本文以贫困大学生为研究对象,在相关文献研究的基础上,运用自编问卷、正性负性情绪量表(PANAS)和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ASLEC),对其负性情绪现状及其相关因素进行实证调查,探讨贫困大学生负性情绪的总体状况以及不同群体的贫困大学生在负性情绪各子维度上的差异,探明生活事件对贫困大学生负性情绪的影响作用,以期引起社会对贫困生心理健康的关注,为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参考。通过对数据进行差异检验及相关分析等,本研究得出如下结论: (1)贫困大学生的负性情绪水平明显高于非贫困大学生的负性情绪水平,两者在内疚和恐惧因子上差异极其显著。 (2)贫困大学生与非贫困大学生相比,受到更多生活事件的影响,在人际关系和学习压力方面尤为突出,两者存在着极其显著的差异。 (3)卡方检验结果表明,人口统计学变量对贫困大学生的负性情绪具有一定程度的影响。不同性别、年级、生源地、独生子女和非独生子女、单亲家庭和非单亲家庭的贫困大学生在负性情绪分量表的10个因子中的某个或某几个因子上表现出了显著差异。 (4)不同生活事件的贫困大学生的负性情绪存在显著差异,生活事件高分组比生活事件低分组体验到更多的负性情绪。 (5)运用相关分析的方法对数据进行处理,结果表明,贫困大学生的负性情绪与生活事件存在显著的正相关,生活事件的多少严重影响贫困大学生的情绪体验。 根据研究结果,本文认为个体、学校和社会应有力结合,建立起使贫困生情绪健康发展的综合体系,共同解决贫困大学生的情绪问题,以保障贫困大学生身心的积极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