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宝草根部位的抗多药耐药金葡菌活性成分研究

来源 :复旦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ouyang34034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多药耐药耐甲氧西林金黄葡萄球菌(Multidrug-resistant.Stapylococcus aureus,MDR-MRSA)为近年来医院内的一种常见严重的传染致病菌。研究开发新的抗多药耐药MRSA药物的形势越来越紧迫。前期研究中我们以具有。NorA外泵耐药基因的多药耐药金葡菌菌株SA1199B为靶标,对一些中草药进行了活性筛选实验,发现金丝桃属植物元宝草(Hypericum sampsonii)根的提取物显示出较好的抑制MDR-MRSA 活性。本研究希望从中药元宝草植物中寻找新型抗MDR-MRSA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天然药物或先导化合物。 本论文第一章为前言,简要介绍了MDR-MRSA的耐药性研究背景,以及金丝桃属植物和元宝草的生源、植物化学及药理方面的研究现状。第二章报告了元宝草根提取物的植物化学分离纯化实验和抗菌活性测试结果,以及各化合物的结构鉴定,并讨论了元宝草素类化合物的可能生源途径。第三章为本研究的实验材料、方法及化合物理化数据。 目前普遍接受的细胞对药物降低通透性的机制是主动外泵机制。细菌通过四种外泵蛋白形成外泵耐药机制,细菌细胞将普遍使用的大多数种类型抗生素药物分子“泵出”,使得药物在细胞内的浓度降低而无法起到抗菌作用。在S.aureust中,NorA基因过度表达产物 NorA 蛋白,通过外泵耐药机制使细菌产生耐药性。本研究选用含有NorA基因的MRSA耐药菌作为外泵型多药耐药菌抑制剂的活性筛选靶标。 金丝桃属(Hypericum)属于金丝桃科(Hyperiaceae),广布于世界各地,该属植物在国内外民间被广泛作为药用具有悠久的历史。元宝草(Hypericum sampsonii)系金丝桃属植物,分布于陕西至江南各省区。在我国民间常用于治疗肝炎、腹泻、风湿、烧伤、虫蛇咬伤、肿痛等多种疾病。国内外学者已对元宝草做了一定的化学成分研究,但在药理活性方面的研究较少。 本论文报道了在抗菌活性指导下从元宝草根部位乙醇提取物的低极性石油醚活性部位分离得到14个化合物。其中11个为间苯三酚类化合物:7-Epiclusianone(1)、Sampsonione L(2)、Sampsonione N(3)、Sampsonione O(4)、Sampsonione P(5)、Sampsonione Q(6)、Sampsonione R(7)、 Sampsonione B(8)、Plukenetione C(9)、Peroxysampsone A(10)、Peroxysampsone B(11);3个为xanthones类化合物:HSR01-4-9(12)、1,7-Dihydroxyxanthone(13) 和 2-Hydroxyxanthone(14)。其中化合物3~6、10 和11 为新化合物,7、9和12为首次从元宝草中分离得到,化合物6~11为具有笼状骨架的典型元宝草素型间苯三酚类化合物。其中,化合物9~11为过氧化的元宝草素型间苯三酚类化合物。通过本实验,我们从元宝草根中分离到一系列具有金丝桃属植物化学成分特征的元宝草酮类化合物,与文献报道相符合。其次,分离到3个笼状元宝草酮的过氧化物,此类笼状元宝草素过氧化物为首次从金丝桃属植物中被发现。 本研究先后对化合物1、9、10、12、13和14的抗耐药菌活性检测发现,化合物1、10、12的MIC分别为4、64和2 μg/ml,其中,化合物1和12的抑菌活性高于阳性对照药物诺氟沙星(norfloxacin)的32μg/ml。化合物2~8和11的抗菌活性测试正在进行中。
其他文献
中华民国早期历史,在革命话语体系下是黑暗反动的北洋军阀统治史。但把丰富的民初社会称之为北洋军阀的统治,过于简单化,强调了一面,而忽略了社会的变化与发展。为客观研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