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几年日益突出的镉米问题已受到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和广泛关注。本研究通过水稻盆栽实验,以湘晚籼12号、威优46号和玉针香为实验水稻品种,研究了不同Cd含量土壤种植下,水稻各生育期土壤pH值、交换态Cd和TCLP态Cd含量的变化,水稻各部位对Cd吸收、转运等动态特征以及典型Cd污染土壤下水稻自身的调节作用。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土壤不同Cd含量下种植对3个水稻品种(湘晚籼12号、威优46号和玉针香)不同生育期叶片中叶绿素、SCD、CAT、MDA含量有一定的影响,但不存在显著差异。由于水稻本身对Cd污染具有较强的抗性,很难通过自身的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来反映土壤Cd污染水平。(2)3种土壤种植下,水稻拔节期与成熟期土壤pH值变化不大。除湘晚籼12号,土壤pH值大小顺序为土壤M(中Cd含量土壤)>土壤H(高Cd含量土壤)>土壤L(低Cd含量土壤)外,另外2种水稻均为土壤H>土壤M>土壤L。土壤H种植下,湘晚籼12号种植土壤pH值显著低于威优46号和玉针香;另外2种土壤种植下,3种水稻全生育期土壤pH值波动范围基本相同。同种水稻全生育期土壤中交换态Cd含量变化趋势基本保持一致。除威优46号蜡熟期和成熟期其含量土壤M>土壤H外,3种水稻各生育期土壤中交换态Cd含量大小顺序均为土壤H>土壤M>土壤L,且土壤M、H与对应的土壤L种植下相同品种水稻土壤中交换态Cd含量之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土壤pH值与土壤中交换态Cd含量之间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与土壤中TCLP态Cd含量之间不存在显著相关关系。这说明,土壤pH值的变化能很好地反映土壤中交换态Cd含量的变化。(3)3种土壤种植下,水稻植株各部位中Cd含量大小顺序基本遵循根表铁膜>白根>茎>糙米>谷壳>穗>叶的规律。相同部位Cd含量大小关系大多数遵循土壤H>土壤M>土壤L的规律。湘晚籼12号在土壤L及土壤M种植下,糙米中Cd含量均低于国家标准(Cd<0.2mgkg-1);威优46号和玉针香植株在土壤L种植下糙米中Cd含量均低于0.2 mg-kg-1,在土壤M以及土壤H种植下糙米中Cd含量均高于0.2 mg-kg-1。(4)水稻各部位的生物量随着水稻的生长其变化趋势在3种不同Cd含量土壤种植下基本保持一致,水稻总生物量均在蜡熟期达到最大值;3种土壤种植下,总生物量均遵循土壤L>土壤M>土壤H的规律。糙米中Cd的累积量随着水稻生育期的延长逐渐增加,成熟期时达最大值。水稻植株Cd总累积量大小关系大致遵循土壤H>土壤M>土壤L模式,水稻全生育期土壤L种植下与其它2种土壤种植下植株Cd总累积量之间均存在显著差异。土壤L种植下,水稻根系对Cd转运到茎中的阻力较小,Cd主要累积在茎部;随着土壤Cd含量的增大,水稻根系阻隔Cd进入水稻植株的作用将会得到加强,使得Cd在根系中大量累积,出现Cd在根系的分布比例大于茎部的现象;对于成熟期,水稻其它部位Cd累积量的分布比例均为糙米>谷壳>叶>穗。3种土壤种植下,与湘晚籼12号相似,威优46号茎到糙米过程中对Cd的转运在灌浆期和蜡熟期均以谷壳到糙米为主,成熟期均以穗到谷壳为主;玉针香茎到糙米过程间对Cd的转运在灌浆期以谷壳将Cd转运到糙米为主,蜡熟期和成熟期以穗到谷壳占主要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