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上世纪中后期以来,随着第三次科技革命的不断推进和经济全球化的迅速发展,国际贸易领域也发生了许多显著的变化。在这些变化中最重要的变化即为出现了以垂直专业化为基础的全球性的产品生产协作。在这之前每个产品的生产过程都集中于一国或一地。而全球性的产品生产协作使原来集中于一国或一地的产品生产分离成若干个独立的环节并且每个环节分散到了不同的国家,每个国家在利润最大化这一目标驱使下根据自身的比较优势专注于产品某一阶段或某一零部件的生产。国际生产分工也因这次全球性的生产协作从产业间分工、产业内分工深入到产品内分工。以产品内分工为基础的中间投入品贸易即产品内贸易也成为当前国际经济中的最热门的话题之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实施了许多引进外商外资的政策,同时凭借廉价的劳动力资源、丰富的自然资源、广阔的市场等优势,我国的加工贸易开始蓬勃发展,大量从韩国、新加坡、中国台湾、中国香港等国家或地区进口零部件或半成品进行加工、组装然后出口到世界。我国以加工贸易的形式参与到全球产品内分工,促进了我国对外贸易和经济的迅速发展。在此基础上,作为重要的贸易伙伴,中韩两国的贸易往来更加频繁,目前,中国已经成为韩国最大的贸易伙伴、最大的出口市场、最大的进口来源国,而韩国已成为我国的第三大贸易伙伴、第一大进口来源国、第四大出口目的地。其中,机电类产品贸易额在中韩双边贸易额中所占比重从1992年的12.53%上升到2014年的61.87%,成为双边贸易的第一大类产品。贸易迅猛发展的同时,中韩贸易模式也从产业间、产业内逐渐深入到产品内贸易,并且在双边贸易中的比重越来越高、地位越来越重要,而作为双边贸易的第一大类产品的机电产品凭借自身的特性已成为中韩产品内贸易发展中最为重要的一环。鉴于韩国在我国对外贸易中的重要地位以及中韩机电产品产品内贸易的重要性,本文采用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中韩机电产品之间的产品内贸易进行了研究。以下是本文的研究内容:第一章是绪论,阐述了本文的研究背景,研究意义,从产品内贸易的产生机制、度量方法、影响因素和经济效应等角度回顾了国内外关于产品内分工与贸易的研究进展,介绍了本文的研究内容及可能的创新点与不足。第二章介绍了机电产品的概念界定和产品内贸易的基本理论,包括产品内贸易的界定、产品内贸易的度量方法以及产品内贸易的理论基础。第三章着重分析了中韩机电产品产品内贸易的现状与特点,包括中韩双边贸易概况、中韩机电产品产品内贸易的现状与特点。通过数据分析可以发现,中韩两国贸易发展迅速,且两国贸易以机电产品为主,但我国始终处于贸易逆差的不利地位;中韩两国机电产品贸易以产品内贸易为主,机电产品产品内贸易一方面对中韩机电贸易有促进作用,另一方面机电产品产品内贸易逆差也是中韩整体贸易逆差的主要来源。第四章为文章的重点章,测算了中韩两国机电产品产品内贸易水平、产品内贸易的附加值水平,同时分析了中韩机电产品和零部件的竞争力,比较了中韩机电零部件的生产优势与组装优势。近年来伴随着中韩两国经贸关系的不断密切,中韩两国的机电产品产品内贸易已达到较高水平;我国通过机电产品产品内贸易获得的附加值不断上升,且增速超过了中韩机电贸易额的增速;同时我国机电产品的竞争力尤其是生产优势正在不断提高。但是,我国通过机电产品内贸易获得的附加值在我国对韩机电出口中占的比重仍较低;与韩国相比,我国机电产品和机电零部件仍处于竞争劣势,我国仍然主要是以组装优势参与到中韩机电产品内分工。第五章着重从劳动力成本因素、地理位置因素、产业结构因素、跨国公司等四个方面分析了其对中韩机电产品产品内贸易的影响。我国的劳动力成本优势正在减弱,但是地理位置临近、产业结构的差异以及跨国公司的发展有利于促进中韩两国的机电产品产品内贸易。第六章根据前面的分析和研究得出了结论并给出了相关对策建议。本文可能的创新点主要有两点:第一,研究角度新,韩国是中国的重要贸易伙伴,而国内外直接研究中韩之间产品内贸易的文献不多;第二,研究方法新,本文运用了垂直专业化指数法对中韩机电产品的产品内贸易水平进行测算,同时以此为基础进一步推导公式测算了我国在对韩机电产品产品内贸易中的附加值。本文在分析中韩机电产品产品内贸易的影响因素时仅是根据现有数据进行了定性分析,没有建立计量模型进行定量分析,因此无法分别判断各个影响因素对中韩机电产品产品内贸易的影响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