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风化红砂岩地层隧道掌子面稳定性及控制技术研究

来源 :西南交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c4221774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大量的基础建设尤其是铁路隧道的修建成井喷式增长,在如此之多的隧道修建的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遇到各种各样的软弱围岩地段,开挖过程中极易出现掌子面失稳的情况,给施工带来了极大困扰。全风化红砂岩是一种成分复杂,结构多变,具有特殊力学性质的岩土材料,具有遇水软化、易崩解的特征,稳定性较差,在隧道施工期间红砂岩遇水后极易出现流砂、失稳现象。而目前针对全风化红砂岩地层隧道掌子面稳定性的研究几乎没有,在全风化红砂岩隧道中施工的关键技术还不够成熟,缺乏一些较为可靠的施工对策。因此,本文依托浩吉铁路阳城隧道,采用现场调研、文献调研、室内试验、数学模型以及数值模拟等多种研究方法,对全风化红砂岩地层隧道掌子面的稳定性及控制技术进行了研究,主要研究工作如下:(1)开展全风化红砂岩室内物理力学试验。通过室内基础物理试验对原状土的含水率、天然密度、颗粒密度以及最优含水率等物理参数进行了测定,得到全风化红砂岩原状土的相关物理特性。并将原状土重塑成不同含水率的重塑土,通过固结压缩试验和直剪试验,得出了不同含水率下的重塑土的压缩模量、粘聚力以及内摩擦角。(2)基于室内试验的结果,采用数值模拟手段,建立了全风化红砂岩地层隧道开挖模型。从掌子面挤出位移、掌子面前方变形、拱顶沉降、掌子面前方应力以及掌子面前方塑性区五个方面,对不同埋深以及不同含水率下全风化红砂岩地层隧道掌子面变形特征进行对比分析。(3)基于突变理论,以掌子面特征点位移作为失稳判据,对不同含水率下掌子面的稳定性进行了分析,通过强度折减法进行折减计算,构建出掌子面特征点位移与折减系数的关系曲线,然后根据突变理论中的尖点突变模型,找出突变点,其对应的折减系数即可认为是掌子面的安全系数。(4)针对掌子面稳定性控制技术进行研究,对掌子面稳定性控制原理进行了分析,并对不同控制措施进行了简单介绍,最后根据阳城隧道实际控制措施的实施情况,采用数值手段对采用控制措施后掌子面的变形情况及稳定性进行了对比分析。
其他文献
学位
矿山法隧道施工过程中粉尘的产生不可避免,施工作业人员长期暴露高浓度粉尘中,会对身体造成不可逆的影响,而传统的通风控尘效果有限。基于此,论文依托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建造理论和方法(2019YFC0605104)开展研究,文章通过理论分析、现场测试、模型试验、数值模拟等方法,开展了矿山法施工隧道喷雾降尘技术的研究,主要得到如下几条结论:(1)通过对典型喷雾降尘理论的分析,明确了雾滴粒径、
随着我国隧道建设的迅猛发展,隧道建设环境日益复杂,遇到的特殊地质情况也日益增多,其中不乏高水压富水地层的山岭隧道,这就涉及到许多地下水的处理问题。在我国以往山岭隧道的建设过程中,对地下水的处理措施多是以排为主,这就不可避免地会对地层水环境造成破坏。隧道施工开挖过程中过量排放地下水,一方面容易引起地下水位下降,破坏生态环境,对地表植被生长以及居民的正常生活用水造成影响,另一方面也容易威胁到隧道围岩和
学位
近年来,随着国民经济的迅猛发展,为满足人民的出行需求,我国高速公路建设不断推进,由于受线路路线走廊带和地质条件的限制,在我国西部地区形成了长距离连续隧道群。长距离连续隧道群路段隧道间距近、隧线比高、洞内外视觉环境差异大、连续进出隧道驾驶员心理状态不稳定等因素都是交通事故的诱因,因此,系统地研究长距离连续隧道群的路段特点,探明长距离连续隧道群路段驾驶员的生理、心理状态,对不同特点的长距离连续隧道群进
学位
学位
山地临坡建筑在泥石流冲刷作用下容易发生损毁,导致严重的生命财产损失。房屋结构遭受泥石流冲刷是一种复杂冲击荷载作用下的非线性动力学问题,研究其耦合动力学响应对山地建筑规划与防灾设计具有重要的意义。目前,房屋结构在泥石流作用下的动力学行为与防护设计依然是一个亟待研究和解决的难题,针对此,本文结合冲击动力学理论分析、数值模拟、实地勘察和试验等多种手段,构建了框架结构建筑—泥石流耦合作用数值模型以及防护结
合理的轮轨型面匹配有助于保证行车安全、改善车辆运行品质、降低轮轨磨耗和伤损、提高服役寿命等。当下,我国地铁线路中轮轨型面匹配不一,关于轮轨型面匹配的问题,在普通区间线路上的研究涉足较多,而在道岔区的研究几乎为零。因而有必要对我国现有的几种常见的地铁车轮型面进行对比,从而获得较为良好的轮轨型面匹配组合;另外,考虑到地铁道岔区轮轨关系复杂、侧向过岔亟需提速和曲线尖轨损伤严重、使用寿命短的问题,对我国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