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1、建立一种简易可靠的大鼠肝肾联合移植(SLKT)模型;2、研究肝肾联合移植后排斥反应与细胞凋亡的关系以及雷帕霉素(RAPA)对移植后排斥及细胞凋亡的作用 方法:1、建立动物模型:雄性SD大鼠100只,Wistar大鼠60只,随机、配对分为四组,每组为20对。供肝肝上下腔静脉用显微外科技术缝合,双袖套法吻合肾下下腔静脉及门静脉,右肾动脉采用显微外科技术与受体肾动脉吻合,用支架管重建胆道和输尿管。Ⅰ组为SD→SD肝肾联合移植组作为对照组;Ⅱ为组进行Wistar→SD原位肝肾联合移植组,移植后不予免疫抑制剂治疗;Ⅲ组Wistar→SD大鼠原位肝肾联合移植,术后即予以RAPA2mg·Kg-1·d-1灌胃;Ⅳ组:Wistar→SD大鼠原位肝移植,术后即予以RAPA4mg·Kg-1·d-1灌胃。2、检测各组术前、术后1、3、5、7d血谷丙转氨酶(ALT)及血肌酐(Cr)的变化并于1、3、5、7d分别处死5只大鼠,获取移植肝、肾组织行病理学检查和细胞凋亡实验。 结果:1、手术时间:供体手术38±5min;受体无肝期为20±3min;受体手术时间为81±13min。以手术后存活大于2天作为手术成功标准,各组手术成功率分别为Ⅰ组80.0%(16/20), Ⅱ组70.0%(14/20),Ⅲ组80%(16/20),Ⅳ组80.0%(16/20)。血生化结果:术后Cr 1d、3d、5d、7dⅠ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其余各组较术前均有明显升高(P<0.05),Ⅱ组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1);术后ALT各组均较术前显著升高,尤其是Ⅱ组血Cr、ALT与术前、术后以及组间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3、病理学检查结果:各组实验术后1、3d均未发现排斥反应,n组术后5、7d分别出现1度、2度排斥征象,111组仅在7d出现早期排斥反应迹象,W组在术后一直未见排斥反应证据。4、细胞凋亡结果:肝细胞、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数量在排斥反应前期和排斥反应时显著增加,不同强度的排斥反应,细胞凋亡数量差异有显著性 (P<0.05),其中n组与各组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1、此模型是一种简易、可靠的大鼠肝肾联合移植模型;2、排斥反应中可出现较多的肝、肾细胞凋亡,其始发时间早于排斥反应的组织学发现,凋亡数量与排斥反应强度呈正相关,可作为肝肾联合移植术后排斥反应的另一种可信的标志物。3、雷帕霉素对排斥反应的抑制能力与剂量相关,但并不能抑制肝、’肾细胞凋亡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