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观察辛伐他汀干预前后糖尿病大鼠颈动脉中P-选择素、MMP-2的表达变化,探讨其对糖尿病大鼠颈动脉的保护作用。方法:选用54只8周龄230g-260g的清洁型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3组:Ⅰ.正常对照组(A组,n=18);Ⅱ.糖尿病组(B组,n=18);Ⅲ.辛伐他汀干预组(C组,n=18).禁食12小时后,分别给予糖尿病组、辛伐他汀干预组大鼠链尿佐菌素(STZ)55mg/kg,溶于PH 4.3,0.1mmol/L的枸橼酸缓冲液一次性腹腔注射,对照组大鼠予以等体积枸橼酸缓冲液注射.72h后以连续三次随机血糖≥16.7mmol/L为糖尿病模型造模成功。成模1周后给予药物干预,辛伐他汀干预组给予10mg/kg/d辛伐他汀生理盐水混悬液灌胃,对照组和糖尿病组大鼠给予等体积生理盐水灌胃。共喂养12周,每周测体重1次,每2周测血糖1次。分别于实验的4、8、12周时各取6只大鼠,清晨空腹腔静脉采血,分离血清测定各项生化指标。切取颈动脉组织一部分固定、包埋、制备病理切片,镜下观察颈动脉组织结构形态学改变。分别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及免疫组化法测定大鼠4、8、12周时血清及颈动脉组织中P-选择素、MMP-2定量和定位表达。结果:1)A组大鼠精神状态良好、被毛光洁、生长发育正常。B组和C组大鼠全部成模,在实验期间均表现出多饮、多食、多尿、消瘦、生长迟缓、精神萎糜、反应迟钝、毛发竖立无光泽、蜷卧拱背等症状。2)注射STZ 72小时后,B、C组大鼠空腹血糖显著高于A组(P<0.05);B、C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C组空腹胰岛素较A组明显降低(P<0.05);B、C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与A组比较,B组、C组TC、TG、LDL-C水平逐渐增高,HDL-C逐渐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B组比较,C组TC、TG、LDL-C有所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HDL-C升高无统计学意义(P>0.05)。4)B组、C组血清P-选择素、MMP-2水平较A组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B组比较,C组血清P-选择素、MMP-2水平则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5)与A组比较,随着病程的延长,于实验的8周、12周时,B组、C组颈动脉内中膜厚度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IMT较B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光镜下观察:A组大鼠颈动脉内皮细胞和中膜平滑肌细胞排列规则,结构完整,内膜中膜的弹性层连贯,颈动脉厚度增加不明显;B组在4周时颈动脉内膜内皮细胞规则,中膜轻度平滑肌增生,随着病程的延长,在8、12周时内皮细胞排列逐渐紊乱,中膜平滑肌细胞明显增生,甚至出现泡沫细胞,导致颈动脉管壁显著增厚,管腔狭窄;C组随着干预时间的延长,上述改变逐渐改善。7)免疫组化结果:A组大鼠颈动脉内皮细胞和平滑肌细胞均有少量P-选择素、MMP-2表达,与A组比较,B组、C组P-选择素、MMP-2表达增高,且随着病程延长增加更为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B组比较,C组P-选择素、MMP-2表达降低,且随着时间延长其降低更为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糖尿病大鼠大血管病变的早期,血清及颈动脉组织中即已存在P-选择素、MMP-2的表达,随着病程的延长,表达水平愈显著,且P-选择素、MMP-2的表达均与IMT厚度呈正相关;而辛伐他汀可通过影响P-选择素、MMP-2的表达,抑制血管内皮炎症反应、血管平滑肌细胞迁移、增殖及泡沫细胞形成,从而延缓了颈动脉粥样硬化进程,起到颈动脉的保护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