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2013年我国提出“一带一路”战略至今已是第8个年头,中巴经济走廊作为“一带一路”倡议的样板工程和旗舰项目,标志着整个“一带一路”倡议能否顺利开展,因此在国际上备受瞩目。而自中巴经济走廊提出之后,以美国为主的西方媒体就在对中巴经济走廊等为代表的“一带一路”相关报道中形成了一系列的负面话语体系。目前在学界,大多研究都是从“一带一路”的相关报道出发,对中巴经济走廊的研究较少。因此,本研究聚焦于中巴经济走廊,试图从微观角度出发,为“一带一路”在转向国别研究的趋势中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本研究的研究议题为巴基斯坦主流英文报刊关于中巴经济走廊的社论,以评价理论为分析框架,通过内容分析法,对搜集到的社论样本做定量与定性分析研究。旨在回答以下3个研究问题:《黎明报》《国民报》和《论坛快报》对于中巴经济走廊的舆论建构差异性如何?《黎明报》《国民报》和《论坛快报》在不同时期的舆论建构有无变化和规律?三大报刊建构中巴经济走廊舆论的影响因素有哪些?研究发现,通过报刊间的社论对比,《黎明报》关注中巴经济走廊项目发展进程及其后果的负面情况,《国民报》偏重于国际问题和项目自身问题,《论坛快报》则对外交关系和外贸投资进行了较多讨论。随着时间变化,《黎明报》呈现在项目初期偏积极,到后期逐渐偏消极的舆论态势。《国民报》则从质疑项目的持续性到关注其对外交关系的促进,逐渐呈现中立偏正面的态度偏向。《论坛快报》积极探讨中巴经济走廊的发展趋势和未来走向,始终展现出一个积极正面的舆论倾向。结合相关文献和样本,本研究认为媒体属性和定位、执政党变动、中巴经济走廊建设进程等因素都在影响着舆论变化,并在此基础上认为中国政府应当及时化解舆情,实现反客为主,中国媒体应当增强对巴的传播力度和强度,积极引导中巴经济走廊的舆论走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