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屯堡文化——作为黔中安顺所独有的一种地域文化现象,一直受到历史学、社会学、人类学、民族学等领域学者的关注。屯堡文化区域的形成和发展已有600余年的历史,其独特的文化现象,能够较系统和完整地保留至今,形成独具的区域性特征。那么是什么原因促成了不同的村落、家族和个人在遵循同样的文化传统、文化习俗方面作出了如此一致的共同选择,从而以一个区域整体性定格在黔中安顺呢?本文运用多学科相结合的方法将屯堡文化区域的形成放在当时独特的族际关系中进行历时性的探讨。安顺屯堡文化区域的形成,源于明王朝对西南边疆的经略,源于明王朝集团性军事移民。“调北佂南”、“调北平南”、“调北填南”引发大量汉民族移居安顺,构成了早期的屯堡人。屯堡人将母源地文化移植到安顺多元文化生境中,在与周边族群的互动中既保持了自身的文化认同,又不断的吸取周边族群的文化养分,建构成独具一格的屯堡文化区。安顺屯堡文化区域傲立于西南600多年,以其独特性彰显于世。其独特性表现在人口结构上庞大的屯堡族群;经济上重农耕,善工商;住居格局上自然与历史高度契合;服饰上承袭了江南风格;语言上形成了别具一格的语言孤岛;艺术上表现出高度的自组织性;习俗中蕴含浓厚的祖先崇拜;社会结构上呈现出显著的血缘与地缘同构性。安顺屯堡文化区域实质上是建构型的汉族移民文化区。从其历史形成过程来看,屯堡文化区域经历来了600多年的发展过程,并不是江南文化的一次平移,而是屯堡人将母源地汉文化移植到安顺后不断建构起来的,因而是建构型文化区。从其文化表征来看,安顺屯堡文化区域保存了大量的母源地文化特质,因此从这一点上看安顺屯堡文化区属于汉族移民文化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