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应用二维超声斑点追踪显像(STI)技术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左心室扭转(LVtw)及解旋运动的特征,并对不同治疗方法进行远期疗效评估。方法:入选10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实验组,根据三种不同分组方法进行分组:1、根据左室收缩功能:分为左室射血分数(LVEF)正常组(LVEF=50%,46例)和LVEF减低组(LVEF<50%,36例);2、根据心肌梗死不同部位:分为前壁心梗组(30例)、下壁心梗组(30例)和前间壁心梗组(30例);3、根据不同治疗方法分为:急诊PCI组(30例)、择期PCI组(25例)和保守治疗组(25例),并在患者出院后4-6个月进行随访。同时入选40例正常对照者,作为对照组。应用GE Vivid 7超声诊断仪,行常规二维超声检查,测量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Ds)、二尖瓣血流E/A值、左室射血分数(LVEF)、并留取胸骨旁左室心尖和心底短轴观二维图像,应用二维应变软件测量各个节段旋转角度,同步记录左室扭转峰值(Ptw)及其达峰时间、心尖旋转峰值(PAR)及其达峰时间、心底旋转峰值(PBR)及其达峰时间、收缩末期左心室扭转角度(AVCtw)、等容舒张期末扭转角度(MVOtw)、解旋率(Untw R)、解旋减半时间(HTU)。结果:1、正常对照组收缩期左室心尖部各节段均呈逆时针旋转,基底部各节段呈顺时针旋转。舒张期心尖部顺时针解旋,基底部逆时针解旋。左室整体扭转方向主要为逆时针扭转。心肌梗死组左室心尖部、基底部旋转方向与正常对照组基本相同,左心室整体为逆时针方向扭转。但扭转角度峰值在心尖部及心室整体水平明显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根据左室射血分数分组:(1)与对照组相比,AMI患者LVEF减低组Ptw、PAR、PBR、AVCtw、MVOtw均明显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MI患者LVEF正常组与对照组相比,Ptw、PAR, AVCtw、MVOtw均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AMI患者LVEF减低组与AMI患者LVEF正常组相比,Ptw、AVCtw、MVOtw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根据心梗不同部位分组:(1)与对照组相比,AMI组Ptw、PAR、AVCtw、MVOtw均明显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BR减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前壁心梗组与其他部位心梗组相比,PAR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根据不同治疗方法分组:(1)与保守治疗组相比,急诊PCI组及择期PCI组出院后随访Ptw、PAR较住院时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三组间射血分数改善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Ptw与LVEF显著相关,r=0.527,p<0.05;解旋率与E/A值未见明显相关,p>0.05。结论:1、AMI患者左心室扭转方向无明显改变,但心尖部及左室整体扭转角度峰值减低,提示心肌梗死可使心肌收缩功能及变形能力明显减低。2、左室整体扭转角度峰值与LVEF显著相关,且其下降可见于LVEF无明显下降时,提示其对评价左室收缩状况较LVEF更敏感,可作为评价左室收缩功能的良好指标。3、前壁心肌梗死对心尖部扭转运动影响大于下壁及前间壁心肌梗死,提示心尖在左室扭转中起重要作用。4、紧急或择期PCI治疗后,左室扭转峰值及心尖旋转峰值的改善均明显优于保守治疗,提示梗死相关动脉的有效开通是急性心肌梗死的最佳治疗。5、左室旋转达峰时间及解旋参数在AMI及不同部位AMI均未见显著改变,尚需加大样本进一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