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针对交口灌区存在的渭河水质较差、夏灌期间水量不足、春灌与冬灌期间易造成盐渍化等水资源利用问题。利用MODFLOW建立研究区地下水流数值模型,对交口灌区的灌溉水源进行分析研究,并提出不同情景下的水资源配置方案。论文取得的主要成果如下:1.利用MODFLOW建立研究区地下水流数值模型,并对模型进行校正,拟合差小于1m,拟合效果良好,说明建立的数值模型能客观的描述地下水流运动特征。2.根据交口灌区作物的种类、生长周期、灌溉定额等计算了交口灌区作物的需水量。一年之中,除去9月和10月之外,均需要灌溉,年灌溉总量为1.4619×108m3。3.通过分析渭河水质的特点,发现在交口抽渭的断面上,水质为劣V类水,用以灌溉会对交口灌区地下水水质造成巨大的危害。因此,在考虑渭河水质特点和灌溉需求的基础上提出针对现状年的水资源配置方案,其目的是尽量少的使用水质较差的地表水源,从而保护交口灌区地下水水质不受污染,保证人畜饮水安全。4.结合国家“引汉济渭”工程的特点,针对渭河水质可能恢复的时间,提出使地下水位恢复的预测性方案,并计算地下水位恢复所需要的时间。从模型结果可以看出,若渭河水质在2040年有所好转,则需要20年地下水位可以恢复。若渭河水质在2050年有所好转,则需要30年地下水位可以恢复。在地下水位恢复以后,针对渭河水质好转情况,提出防止渍涝危害的预测性方案。5.对于可能出现的干旱年,结合现状年和预测年的方案特点,提出了在不同降雨保证率下的配置方案。在现状年时,应使用地下水源补充干旱年不足的水量,在预测年时,应使用地表水源来补充干旱年的不足水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