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农产品贸易不仅影响全球食品的有效供给和均衡配置,也涉及相关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利益和产业安全。中国作为全球农业大国和贸易大国,农产品出口已成为中国经济社会稳健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农产品出口可以直接实现农产品海外销售、收益提升,还直接推动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助推“脱贫攻坚”和“三农工作”大局。因此,推动农产品出口的持续稳定增长,在当前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2008年金融危机后,全球经济复苏之路并不平坦,进入缓慢增长的“后危机时代”,这助长了贸易保护主义思潮,各国实施的贸易保护措施呈现出多元化、隐性化、“伪道德化”等新特征,中国更是成为了全球贸易保护措施最主要的受害国之一,尤其是中国的农产品出口,在后危机时代遭遇到前所未有的贸易壁垒阻碍,导致农产品出口增长的稳定性降低,农产品贸易逆差持续扩大,农产品出口贸易关系可持续性也受到较大冲击。因此,深入研究贸易保护措施对中国农产品出口的具体影响,探寻促进中国农产品出口扩量提质的可行路径,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也是当今学界、商界、政界重点关注的焦点话题之一。 为此,本文基于Gravity Model(引力模型)及其相关扩展模型,运用PSM(倾向得分匹配方法)、DID(倍差法)、Survival Analysis(生存分析法)等方法,着重研究并回答了三个问题:后危机时代影响中国农产品出口增长的主要因素来源于需求还是供给?贸易保护措施对中国农产品总体出口造成何种程度的影响?贸易保护措施对中国农产品出口持续时间造成何种程度的影响?作者主要做了以下具体研究并得出了相应结论: 第一,本文在对中国农产品出口现状的总量和结构特征分析基础上,通过构建模型,从供需分解的视角,对中国农产品出口贸易流量进行分析,实证结果发现,后危机时代中国农产品出口增长的主导因素来源于需求层面(国际市场)的有效需求。 第二,利用GTA(全球贸易预警数据库)、《中国农产品进出口月度统计公报》、UN Comtrade数据库、世界银行数据库和CEPII-BACI等相关数据,将中国HS4位编码的农产品月度出口数据与GTA数据库进行匹配,运用PSM(倾向性得分匹配法)将受到贸易保护措施的农产品行业分成控制组与实验组,构建DID模型,估算贸易保护措施的实施对中国农产品出口的影响程度,发现贸易保护措施对中国农产品出口平均影响12%,调整窗口期后,在事件的前后1-6月中,短期受到的影响更大。 第三,将贸易保护措施纳入生存分析模型,深入探讨其对中国农产品出口持续时间的影响。根据Cox比例危险模型估计得出,中国农产品出口贸易持续时间平均在14个月左右,有56.65%的出口持续时间段在13个月内消失;中国农产品出口贸易关系失败率呈现出负的时间依存性,即中国农产品出口贸易关系前期生存率较低,随着生存时间推移,该贸易关系的失败率显著降低;而cloglog模型结果显示,贸易保护措施对农产品贸易持续时间的冲击显著为正。 第四,从RCA(显性比较优势指数)、TC(贸易竞争力指数)、Michaely Index(竞争优势指数)、Lafay Index(拉菲指数)四个角度,将中国与美国、法国、澳大利亚、巴西、印度等五个主要的农产品出口国进行比较优势分析,发现中国农产品出口的比较优势总体呈下降趋势,充分学习借鉴他国的成功经验为我所用十分必要。 通过上述模型构建和实证分析,本文得出了有益的研究结论,并据此提出了推动中国农产品出口持续稳定增长的系列建议,以期对促进中国农产品出口有所裨益。 本文可能的创新之处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创新之一,数据库的创新建立及运用。现有关于中国农产品遭受贸易保护措施的信息较为零散,尚未有学者和机构对此信息进行全面收集整理发布,更未建立相对全面、系统、多维度的公用数据库。得益于GTA数据库的发布,本文对后危机时代中国农产品遭遇的全球范围内的贸易保护措施进行了全面搜集整理,创新性地建立了“中国农产品遭受贸易保护措施信息数据库”。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从总体现状、保护措施类型、保护措施来源国、保护措施密度、保护措施预警度等多个维度,对该数据库进行准确统计和深入分析。 创新之二,研究方法应用的创新。国内外已有文献在研究贸易保护措施对农产品出口贸易流量的影响时,大多选择 OLS、GMM等实证回归方法,这些方法将不可避免的因遗漏变量而产生内生性问题,使得回归系数和结论不够严谨。而本研究积极运用PSM(倾向得分匹配法)将实验组和控制组进行有效地匹配分组,并根据“事件研究法”确定合适的窗口期,创新性地采用DID(倍差法)作为本研究的实证方法,较为有效地控制了(除贸易保护措施以外的)遗漏变量所引起的内生性问题。 创新之三,引入新的研究视角。关于中国农产品出口问题的研究,大多数文献基于贸易保护措施对农产品出口贸易流量层面的分析,而忽视了贸易保护措施同样对中国农产品出口“贸易关系可持续性”产生的显著影响。本研究将贸易保护措施纳入 Survival Function(生存函数)分析模型,用 K-M模型对中国农产品出口贸易关系的风险函数进行了估计;进一步使用Cloglog模型探讨贸易保护措施对中国农产品出口持续时间的影响,为中国农产品出口问题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同时,根据实证模型回归结果可知,真正影响中国农产品出口的主要因素是海外目标市场的有效需求。后危机时代最大的背景特质是全球贸易保护主义的抬头,因此本文把研究的视角创新性地定位于探讨全球贸易保护主义对中国农产品出口造成的影响,着力从需求层面探讨中国农产品出口问题。 创新之四,提出了符合中国实情的促进农产品出口持续稳健发展的可操作性建议。基于研究结论,针对农产品出口现状,结合中国国情,作者创新性地提出了两个层次的对策建议:一方面,尝试性地初步界定了政府、中介组织、企业、种养殖业主在农产品出口中的责任定位,为本研究现实意义的实现奠定了主体支撑。另一方面,建设性地提出了推动中国农产品出口的六条对策建议,即加快建设双多边FTA(自贸区)、努力拓展国际市场、积极应对贸易摩擦、强化财税金融支持、提高农产品种养加工能力和安全水平、构建农产品出口“特别绿色通道”等,以期为中国农产品出口持续稳定发展提供可选择的探索路径。 鉴于篇幅及作者研究水平的局限,本文在研究对象的细分深度上仍有提升空间,在选取的研究维度方面可作进一步拓展,有待在未来的研究工作中作更加全面深入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