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1.分析本中心急性期及亚急性期进行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的DeBakeyⅢ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术前的影像形态学及不同层面影像测量参数间的差异有无统计学意义。2.分析本中心急性期及亚急性期进行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的DeBakeyⅢ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术后不同层面影像测量参数变化趋势的异同。
材料与方法:回顾2012年1月至2016年10月在本院接受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治疗的主动脉夹层患者的CTA影像资料,选择术前CTA诊断为DeBakeyⅢb型主动脉夹层,且术后1个月及术后6个月在本院进行CTA复查的患者66例纳入研究。急性期组45例,男性43例,占比95.6%,女性2例,占比4.4%,平均年龄50.02岁;亚急性期组21例,男性19例,占比90.5%,女性2例,占比9.5%,平均年龄48.91岁。本研究中患者的术前诊断及随访所用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均为计算机断层扫描三维血管成像(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CTA)。CTA检查的时间分别为术前、术后1个月和术后6个月。1.临床资料包括年龄、性别、身高、体重、身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发病至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时间、有无吸烟、饮酒、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脑血管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等病史,及发病时的胸痛、腹痛、背痛、腰痛、其他部位疼痛症状的情况。2.影像形态学观察指标包括:低灌注、心包积液、胸腔积液、腹腔干受累、肠系膜上动脉受累、左肾动脉受累、右肾动脉受累、左髂总动脉受累、右髂总动脉受累、是否存在起自狭窄真腔的分支。3.影像学测量的参数包括:各个层面的主动脉径线、真腔径线、假腔径线及真腔指数。主动脉弓层面主动脉径线为横轴位图像上垂直于长轴的短径。其余层面的主动脉径线、真腔径线为垂直于横轴位图像主动脉夹层内膜片的短径。假腔径线为主动脉径线减去真腔径线的值。真腔指数为真腔径线占主动脉径线的百分比。五个不同水平层面分别为:(A)主动脉弓层面(主动脉弓的最大横轴位图像),(B)降主动脉近端层面(胸主动脉的最大横轴位图像),(C)降主动脉中段层面(肺动脉干水平横轴位图像),(D)主动脉裂孔层面(双侧膈脚汇合处横轴位图像)和(E)腹腔干起始部层面(横轴位图像)。对每位入组患者的CTA图像,在各个层面进行多个参数的测量。4.采用Shapiro-Wilk检验分析急性期组和亚急性期组患者的年龄、身高、体重和身体质量指数,确定数据是否正态分布。正态分布数据采用均值和标准差描述,采用独立t检验进行组间分析;非正态分布数据采用中值法描述,采用非参数统计Kruskal-Wallis检验进行组间分析。分类变量使用频率和百分比进行描述,并使用卡方检验或必要时使用Fishers确切检验进行分析。影像测量参数采用均值和标准差描述正态分布连续变量,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进行组间分析。所有统计分析均使用第22版社会科学统计软件包(IBMSPSSStatistics;IBM公司,阿蒙克,纽约,美国)。
结果:1.临床资料:身高平均值(急性期组/亚急性期组)为171.500±5.411cm/171.095±5.486cm;体重平均值为72.250kg/80.000kg;身体质量指数中位数为25.026/26.670;患者发病到手术的时间中位数为6天/16天。有吸烟史者数量(例数(占比))31人(46.7%)/15人(71.4%);有饮酒史者20人(44.4%)/7人(33.3%);高血压患者29人(64.4%)/17人(81.0%);糖尿病患者4人(8.9%)/1人(4.8%);冠状动脉心脏病4人(8.9%)/0人;两组内均无脑血管病及慢性阻塞性肺病的患者。急性期组及亚急性期组DebakeyⅢ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临床特点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2.影像形态学:低灌注(急性期组/亚急性期组)0/2例(9.5%);心包积液2例(4.4%)/1例(4.8%);胸腔积液29例(64.4%)/11例(52.4%);腹腔干受累12例(26.7%)/5例(23.8%)。肠系膜上动脉受累4例(8.9%)/2例(9.5%);左肾动脉受累13例(28.9%)/4例(19.0%);右肾动脉受累3例(6.7%)/5例(23.8%);左髂总动脉受累17例(37.8%)/3例(14.3%);右髂总动脉受累16例(35.6%)/6例(28.6%);起自狭窄真腔的分支6例(13.3%)/3例(14.3%)。急性期组及亚急性期组DebakeyⅢ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影像形态学表现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3.急性期组和亚急性期组之间TEVAR术前影像测量参数:急性组和亚急性组各个层面的主动脉径线、真腔径线、假腔径线及真腔指数间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
4.急性期组和亚急性期组之间TEVAR术后1个月不同层面的各参数间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
5.急性期组和亚急性期组之间TEVAR术后6个月不同层面的各参数间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
6.急性期组除了降主动脉近端层面的主动脉径线及腹腔干起始部层面的假腔径线之外,余各层面各参数随时间的变化都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参数变化发生的具体情况如下。急性期组主动脉径线的变化:在主动脉弓层面术后1个月的主动脉径线较术前减小,且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后6个月的主动脉径线与术前、术后1个月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降主动脉近端层面术前、术后1个月和术后6个月时所测的主动脉径线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降主动脉中段层面,术后1个月的主动脉径线较术前时明显增宽,且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的主动脉径线与术前及术后1个月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主动脉裂孔层面及腹腔干起始部层面,术后1个月及术后6个月的主动脉径线较术前时增宽(p<0.05),术后1个月及术后6个月的主动脉径线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期组真腔径线的变化:在降主动脉近端层面、降主动脉中段层面及主动脉裂孔层面,术后随时间逐渐增宽,且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干起始部层面,术后1个月及术后6个月的真腔径线较术前增宽,且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与术后6个月的真腔径线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期组假腔径线的变化:在降主动脉近端层面及降主动脉中段层面,术后随时间逐渐减小,且有统计学意义(p<0.05);主动脉裂孔层面,术后1个月的假腔径线与术前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的假腔径线较术前及术后1个月减小,且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干起始部层面,各随访时间参数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急性期组真腔指数的变化:降主动脉近端层面、降主动脉中段层面及主动脉裂孔层面,随时间逐渐增大(p<0.05);腹腔干起始部层面,术后1个月及术后6个月的真腔指数较术前增大(p<0.05),术后1个月及术后6个月的真腔指数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7.亚急性期组随时间的变化无统计学意义的参数有:主动脉弓层面、降主动脉近端层面、降主动脉中段层面的主动脉径线,主动脉裂孔层面及腹腔干起始部层面的假腔径线,腹腔干起始部层面的真腔径线及真腔指数。余各层面各参数随时间的变化都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参数发生变化的具体情况如下:亚急性期组主动脉径线的变化:主动脉弓层面、降主动脉近端层面及降主动脉中段层面的主动脉径线,在术前、术后1个月和术后6个月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主动脉裂孔层面及腹腔干起始部层面,术后1个月及术后6个月的主动脉径线较术前时均增宽,且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及术后1个月的主动脉径线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亚急性期组真腔径线的变化:在降主动脉近端层面及降主动脉中段层面,术后随时间逐渐增宽,且有统计学意义(p<0.05);主动脉裂孔层面,术后6个月的真腔径线较术前及术后1个月增宽(p<0.05),术后1个月的真腔径线与术前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干起始部层面,真腔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0.05)。亚急性期组假腔径线的变化:在降主动脉近端层面及降主动脉中段层面,假腔术后随时间逐渐减小,且有统计学意义(p<0.05);主动脉裂孔层面及腹腔干起始部层面,各随访时间参数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亚急性期组真腔指数的变化:降主动脉近端层面及降主动脉中段层面,术后随时间逐渐增大,有统计学意义(p<0.05);主动脉裂孔层面,术后1个月的真腔指数与术前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的真腔指数较术后1个月增大,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与术前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干起始部层面,各随访时间参数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8.急性期组及亚急性期组各参数变化趋势的异同比较。在主动脉弓层面,急性期主动脉径线在术后1月月较术前减小,且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降主动脉近段层面均未发现有统计学意义的变化。在降主动脉中段层面,急性期组1个月时主动脉直径较术前增加,且有统计学意义(p<0.05)。亚急性期组相应参数的变化无统计学意义。腹腔干层面两组主动脉径线变化趋势一致,均表现为1个月时及6个月时较术前明显增大,6个月时与1个月时相比无明显变化。真腔径线、假腔径线在近段(降主动脉近端层面及降主动脉中段层面)两组的变化趋势一致,真腔随时间逐渐增宽,假腔逐渐变窄;在远段(主动脉裂孔层面及腹腔干层面)两组呈现不一致的变化,亚急性期真腔增大较急性期组晚,急性期组在术后6个月时才观察到假腔减小,而亚急性期组假腔径线未见有统计学意义的变化。真腔指数在两组的变化趋势与真腔径线比较基本一致。
结论:
1.急性期组及亚急性期组DeBakeyⅢ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术前临床症状、影像形态学指标及影像测量参数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2.急性期组及亚急性期组主动脉远段重构弱于近段,急性期组及亚急性期组主动脉近段重构效果相近,急性期组的主动脉远段重构较亚急性期组好;
3.基于CTA图像的影像测量简便易行并能够很好的反映主动脉夹层TEVAR术后主动脉重构情况,在患者预后评估、治疗策略选择及新方法疗效验证方面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值得进一步研究。
8.急性期组及亚急性期组各参数变化趋势的异同比较。在主动脉弓层面,急性期主动脉径线在术后1月月较术前减小,且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降主动脉近段层面均未发现有统计学意义的变化。在降主动脉中段层面,急性期组1个月时主动脉直径较术前增加,且有统计学意义(p<0.05)。亚急性期组相应参数的变化无统计学意义。腹腔干层面两组主动脉径线变化趋势一致,均表现为1个月时及6个月时较术前明显增大,6个月时与1个月时相比无明显变化。真腔径线、假腔径线在近段(降主动脉近端层面及降主动脉中段层面)两组的变化趋势一致,真腔随时间逐渐增宽,假腔逐渐变窄;在远段(主动脉裂孔层面及腹腔干层面)两组呈现不一致的变化,亚急性期真腔增大较急性期组晚,急性期组在术后6个月时才观察到假腔减小,而亚急性期组假腔径线未见有统计学意义的变化。真腔指数在两组的变化趋势与真腔径线比较基本一致。
结论:
1.急性期组及亚急性期组DeBakeyⅢ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术前临床症状、影像形态学指标及影像测量参数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2.急性期组及亚急性期组主动脉远段重构弱于近段,急性期组及亚急性期组主动脉近段重构效果相近,急性期组的主动脉远段重构较亚急性期组好;
3.基于CTA图像的影像测量简便易行并能够很好的反映主动脉夹层TEVAR术后主动脉重构情况,在患者预后评估、治疗策略选择及新方法疗效验证方面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值得进一步研究。
材料与方法:回顾2012年1月至2016年10月在本院接受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治疗的主动脉夹层患者的CTA影像资料,选择术前CTA诊断为DeBakeyⅢb型主动脉夹层,且术后1个月及术后6个月在本院进行CTA复查的患者66例纳入研究。急性期组45例,男性43例,占比95.6%,女性2例,占比4.4%,平均年龄50.02岁;亚急性期组21例,男性19例,占比90.5%,女性2例,占比9.5%,平均年龄48.91岁。本研究中患者的术前诊断及随访所用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均为计算机断层扫描三维血管成像(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CTA)。CTA检查的时间分别为术前、术后1个月和术后6个月。1.临床资料包括年龄、性别、身高、体重、身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发病至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时间、有无吸烟、饮酒、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脑血管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等病史,及发病时的胸痛、腹痛、背痛、腰痛、其他部位疼痛症状的情况。2.影像形态学观察指标包括:低灌注、心包积液、胸腔积液、腹腔干受累、肠系膜上动脉受累、左肾动脉受累、右肾动脉受累、左髂总动脉受累、右髂总动脉受累、是否存在起自狭窄真腔的分支。3.影像学测量的参数包括:各个层面的主动脉径线、真腔径线、假腔径线及真腔指数。主动脉弓层面主动脉径线为横轴位图像上垂直于长轴的短径。其余层面的主动脉径线、真腔径线为垂直于横轴位图像主动脉夹层内膜片的短径。假腔径线为主动脉径线减去真腔径线的值。真腔指数为真腔径线占主动脉径线的百分比。五个不同水平层面分别为:(A)主动脉弓层面(主动脉弓的最大横轴位图像),(B)降主动脉近端层面(胸主动脉的最大横轴位图像),(C)降主动脉中段层面(肺动脉干水平横轴位图像),(D)主动脉裂孔层面(双侧膈脚汇合处横轴位图像)和(E)腹腔干起始部层面(横轴位图像)。对每位入组患者的CTA图像,在各个层面进行多个参数的测量。4.采用Shapiro-Wilk检验分析急性期组和亚急性期组患者的年龄、身高、体重和身体质量指数,确定数据是否正态分布。正态分布数据采用均值和标准差描述,采用独立t检验进行组间分析;非正态分布数据采用中值法描述,采用非参数统计Kruskal-Wallis检验进行组间分析。分类变量使用频率和百分比进行描述,并使用卡方检验或必要时使用Fishers确切检验进行分析。影像测量参数采用均值和标准差描述正态分布连续变量,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进行组间分析。所有统计分析均使用第22版社会科学统计软件包(IBMSPSSStatistics;IBM公司,阿蒙克,纽约,美国)。
结果:1.临床资料:身高平均值(急性期组/亚急性期组)为171.500±5.411cm/171.095±5.486cm;体重平均值为72.250kg/80.000kg;身体质量指数中位数为25.026/26.670;患者发病到手术的时间中位数为6天/16天。有吸烟史者数量(例数(占比))31人(46.7%)/15人(71.4%);有饮酒史者20人(44.4%)/7人(33.3%);高血压患者29人(64.4%)/17人(81.0%);糖尿病患者4人(8.9%)/1人(4.8%);冠状动脉心脏病4人(8.9%)/0人;两组内均无脑血管病及慢性阻塞性肺病的患者。急性期组及亚急性期组DebakeyⅢ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临床特点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2.影像形态学:低灌注(急性期组/亚急性期组)0/2例(9.5%);心包积液2例(4.4%)/1例(4.8%);胸腔积液29例(64.4%)/11例(52.4%);腹腔干受累12例(26.7%)/5例(23.8%)。肠系膜上动脉受累4例(8.9%)/2例(9.5%);左肾动脉受累13例(28.9%)/4例(19.0%);右肾动脉受累3例(6.7%)/5例(23.8%);左髂总动脉受累17例(37.8%)/3例(14.3%);右髂总动脉受累16例(35.6%)/6例(28.6%);起自狭窄真腔的分支6例(13.3%)/3例(14.3%)。急性期组及亚急性期组DebakeyⅢ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影像形态学表现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3.急性期组和亚急性期组之间TEVAR术前影像测量参数:急性组和亚急性组各个层面的主动脉径线、真腔径线、假腔径线及真腔指数间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
4.急性期组和亚急性期组之间TEVAR术后1个月不同层面的各参数间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
5.急性期组和亚急性期组之间TEVAR术后6个月不同层面的各参数间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
6.急性期组除了降主动脉近端层面的主动脉径线及腹腔干起始部层面的假腔径线之外,余各层面各参数随时间的变化都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参数变化发生的具体情况如下。急性期组主动脉径线的变化:在主动脉弓层面术后1个月的主动脉径线较术前减小,且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后6个月的主动脉径线与术前、术后1个月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降主动脉近端层面术前、术后1个月和术后6个月时所测的主动脉径线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降主动脉中段层面,术后1个月的主动脉径线较术前时明显增宽,且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的主动脉径线与术前及术后1个月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主动脉裂孔层面及腹腔干起始部层面,术后1个月及术后6个月的主动脉径线较术前时增宽(p<0.05),术后1个月及术后6个月的主动脉径线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期组真腔径线的变化:在降主动脉近端层面、降主动脉中段层面及主动脉裂孔层面,术后随时间逐渐增宽,且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干起始部层面,术后1个月及术后6个月的真腔径线较术前增宽,且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与术后6个月的真腔径线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期组假腔径线的变化:在降主动脉近端层面及降主动脉中段层面,术后随时间逐渐减小,且有统计学意义(p<0.05);主动脉裂孔层面,术后1个月的假腔径线与术前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的假腔径线较术前及术后1个月减小,且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干起始部层面,各随访时间参数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急性期组真腔指数的变化:降主动脉近端层面、降主动脉中段层面及主动脉裂孔层面,随时间逐渐增大(p<0.05);腹腔干起始部层面,术后1个月及术后6个月的真腔指数较术前增大(p<0.05),术后1个月及术后6个月的真腔指数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7.亚急性期组随时间的变化无统计学意义的参数有:主动脉弓层面、降主动脉近端层面、降主动脉中段层面的主动脉径线,主动脉裂孔层面及腹腔干起始部层面的假腔径线,腹腔干起始部层面的真腔径线及真腔指数。余各层面各参数随时间的变化都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参数发生变化的具体情况如下:亚急性期组主动脉径线的变化:主动脉弓层面、降主动脉近端层面及降主动脉中段层面的主动脉径线,在术前、术后1个月和术后6个月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主动脉裂孔层面及腹腔干起始部层面,术后1个月及术后6个月的主动脉径线较术前时均增宽,且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及术后1个月的主动脉径线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亚急性期组真腔径线的变化:在降主动脉近端层面及降主动脉中段层面,术后随时间逐渐增宽,且有统计学意义(p<0.05);主动脉裂孔层面,术后6个月的真腔径线较术前及术后1个月增宽(p<0.05),术后1个月的真腔径线与术前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干起始部层面,真腔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0.05)。亚急性期组假腔径线的变化:在降主动脉近端层面及降主动脉中段层面,假腔术后随时间逐渐减小,且有统计学意义(p<0.05);主动脉裂孔层面及腹腔干起始部层面,各随访时间参数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亚急性期组真腔指数的变化:降主动脉近端层面及降主动脉中段层面,术后随时间逐渐增大,有统计学意义(p<0.05);主动脉裂孔层面,术后1个月的真腔指数与术前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的真腔指数较术后1个月增大,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与术前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干起始部层面,各随访时间参数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8.急性期组及亚急性期组各参数变化趋势的异同比较。在主动脉弓层面,急性期主动脉径线在术后1月月较术前减小,且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降主动脉近段层面均未发现有统计学意义的变化。在降主动脉中段层面,急性期组1个月时主动脉直径较术前增加,且有统计学意义(p<0.05)。亚急性期组相应参数的变化无统计学意义。腹腔干层面两组主动脉径线变化趋势一致,均表现为1个月时及6个月时较术前明显增大,6个月时与1个月时相比无明显变化。真腔径线、假腔径线在近段(降主动脉近端层面及降主动脉中段层面)两组的变化趋势一致,真腔随时间逐渐增宽,假腔逐渐变窄;在远段(主动脉裂孔层面及腹腔干层面)两组呈现不一致的变化,亚急性期真腔增大较急性期组晚,急性期组在术后6个月时才观察到假腔减小,而亚急性期组假腔径线未见有统计学意义的变化。真腔指数在两组的变化趋势与真腔径线比较基本一致。
结论:
1.急性期组及亚急性期组DeBakeyⅢ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术前临床症状、影像形态学指标及影像测量参数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2.急性期组及亚急性期组主动脉远段重构弱于近段,急性期组及亚急性期组主动脉近段重构效果相近,急性期组的主动脉远段重构较亚急性期组好;
3.基于CTA图像的影像测量简便易行并能够很好的反映主动脉夹层TEVAR术后主动脉重构情况,在患者预后评估、治疗策略选择及新方法疗效验证方面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值得进一步研究。
8.急性期组及亚急性期组各参数变化趋势的异同比较。在主动脉弓层面,急性期主动脉径线在术后1月月较术前减小,且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降主动脉近段层面均未发现有统计学意义的变化。在降主动脉中段层面,急性期组1个月时主动脉直径较术前增加,且有统计学意义(p<0.05)。亚急性期组相应参数的变化无统计学意义。腹腔干层面两组主动脉径线变化趋势一致,均表现为1个月时及6个月时较术前明显增大,6个月时与1个月时相比无明显变化。真腔径线、假腔径线在近段(降主动脉近端层面及降主动脉中段层面)两组的变化趋势一致,真腔随时间逐渐增宽,假腔逐渐变窄;在远段(主动脉裂孔层面及腹腔干层面)两组呈现不一致的变化,亚急性期真腔增大较急性期组晚,急性期组在术后6个月时才观察到假腔减小,而亚急性期组假腔径线未见有统计学意义的变化。真腔指数在两组的变化趋势与真腔径线比较基本一致。
结论:
1.急性期组及亚急性期组DeBakeyⅢ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术前临床症状、影像形态学指标及影像测量参数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2.急性期组及亚急性期组主动脉远段重构弱于近段,急性期组及亚急性期组主动脉近段重构效果相近,急性期组的主动脉远段重构较亚急性期组好;
3.基于CTA图像的影像测量简便易行并能够很好的反映主动脉夹层TEVAR术后主动脉重构情况,在患者预后评估、治疗策略选择及新方法疗效验证方面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值得进一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