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通过综合评价颈部“分部分层”推拿配合仰卧位整脊和口服盐酸氟桂利嗪胶囊两种不同治疗方法对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疗效,进而探讨颈部“分部分层”推拿配合整脊治疗颈性眩晕的安全性、有效性及作用机理。方法:共72例病人纳入研究,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其中试验组入组36例,脱落2例,实际完成34例;对照组入组36例,脱落4例,实际完成32例。试验组予以颈部“分部分层”推拿配合仰卧位整脊治疗,对照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综合评价颈部“分部分层”推拿配合仰卧位整脊和口服盐酸氟桂利嗪胶囊两种不同治疗方法对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疗效,进而探讨颈部“分部分层”推拿配合整脊治疗颈性眩晕的安全性、有效性及作用机理。方法:共72例病人纳入研究,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其中试验组入组36例,脱落2例,实际完成34例;对照组入组36例,脱落4例,实际完成32例。试验组予以颈部“分部分层”推拿配合仰卧位整脊治疗,对照组予以口服盐酸氟桂利嗪胶囊,共治疗2周。治疗前后采用颈性眩晕评估量表(Evaluation Scale for Cervical Vertigo,ESCV)、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eck Disability Index,NDI)、眩晕强度视觉模拟评分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进行比较,并进行疗效评价。结果:1.两组患者在病例数、性别、年龄、病程方面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治疗前ESCV、VAS及NDI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2.组内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ESCV、VAS及NDI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间比较:(1)两组患者治疗后的ESCV、VAS及NDI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两组患者治疗后的ESCV、VAS及NDI评分与治疗前的差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4.临床疗效比较:试验组总有效率为94.12%;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8.13%,两组治疗后总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总显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总显效率(70.59%)高于对照组(28.13%)。5.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眩晕强度视觉模拟评分表(VAS)相关性比较显示两量表数据呈线性相关(Spearman相关=0.362,P=0.002<0.01)。结论:1.颈部“分部分层”推拿配合仰卧位整脊与口服盐酸氟桂利嗪胶囊均会在不同程度上改善患者的眩晕症状,但颈部“分部分层”推拿配合仰卧位整脊能更大程度改善患者颈椎的功能状态,使得患者的眩晕强度缓解更明显,值得临床推广。2.在总有效率及总显效率上,颈部“分部分层”推拿配合仰卧位整脊疗法优于口服盐酸氟桂利嗪胶囊。3.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与眩晕强度视觉模拟评分表(VAS)在疗效评价中具有正相关性,侧面说明颈部不适与眩晕同时出现并非偶尔然性,值得临床进一步探索其潜在机制。
其他文献
目的:观察运耳术结合针刺治疗气滞血瘀型椎动脉型颈椎病(CSA)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评估(ESCV)、中医症状积分、双侧椎动脉血管管径的影响,为临床治疗提供一定的借鉴与参考。方法:选择2020年7月至2021年1月福建省第二人民医院针灸科符合纳入标准的气滞血瘀型椎动脉型颈椎病的患者6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运耳术结合针刺组)和对照组(口服盐酸氟桂利嗪胶囊组)各33例。观察组采用针刺百会
目的:采用肌骨超声观察电子灸对脑卒中后咽期吞咽障碍患者咽侧壁活动度的影响,并采用相关量表评价其对吞咽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对照法将70例患者分为电子灸组和对照组,最终电子灸组完成34例,对照组完成33例,两组均予内科基础常规治疗、常规针刺及康复训练等基础治疗,电子灸组在基础治疗上加用廉泉穴、天突穴、天鼎穴(双)以及扶突穴(双)4个穴位的电子灸治疗,每次治疗为30min,每周5次,治疗4周。对照
目的:观察揿针埋针法治疗肝郁化火证不寐的临床疗效,探寻治疗肝郁化火证不寐一种操作简便、安全有效的针刺治疗方案。方法:收集2020年01月至2020年12月期间在我院门诊就诊的符合病例筛选标准的60例本地区常住的肝郁化火证不寐患者。采用随机化方法,按1:1对照原则分为治疗组、对照组,治疗组采用揿针埋针治疗,每天来诊更换揿针1次,每次留针24小时,周末休息两天,共治疗3周;对照组采用传统针刺治疗,每天
目的:观察电针联合盆底肌训练(Pelvic Floor Muscle Training,PFMT)与单纯盆底肌训练治疗肾气不固型女性轻中度压力性尿失禁(Stress Urinary Incontinence,SUI)的疗效,探讨电针联合盆底肌训练对女性轻、中度压力性尿失禁患者盆底功能的影响。方法:将符合标准的64例SUI患者,经中医辨证属肾气不固证型,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配至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样本
目的:观察滋肝补肾祛痹针刺方治疗肝肾亏虚型绝经后膝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及血清雌二醇水平变化,探讨相关机制。方法:收集2020年01月至2020年12月就诊于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厦门中医院针灸科、骨三科门诊及病房的肝肾亏虚型绝经后膝骨关节炎患者,根据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最后选取符合入组标准的患者共计80例,收集并记录患者的一般资料,包括年龄、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病程等。采用
目的:通过观察调神温阳针法联合间歇导尿对肾阳衰惫型脑卒中后尿潴留患者尿潴留的临床程度分级、膀胱功能积分、膀胱残余尿量、导尿时间、尿路感染发生率的影响,为针灸治疗脑卒中后尿潴留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方法:收集2020年01月01日至2020年12月31日在厦门市中医院针灸康复科、泌尿外科病房接受治疗的肾阳衰惫型脑卒中后尿潴留患者78例,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对照组39例采用间歇导尿治疗,试验组39例
目的:观察调气归元方针刺治疗老年人心肾不交型失眠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符合纳入标准为心肾不交型失眠的老年患者80例,采用随机分组方法将纳入对象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治疗组选择调气归元方(穴位:百会、关元、合谷、足三里、太溪、三阴交、印堂、列缺)针刺治疗,对照组采用口服艾司唑仑片治疗,两组均连续治疗4周。通过比较治疗前、后的两组患者指标变化情况,包括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表(PSQI)评分、
目的:通过观察廉泉、天容可视化齐刺和导尿管球囊扩张对脑干卒中后环咽肌功能障碍患者的疗效差异,为针灸治疗卒中后环咽肌功能障碍提供新的治疗思路和方法。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的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84例脑干卒中后环咽肌功能障碍的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2例,两组均进行基础治疗,对照组采用导尿管球囊扩张治疗,1次/日,周一至周六,共4周;观察组采用廉泉、天容可视化齐刺,30min/次,1次/日,周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