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日本学者伊藤松编《鄰交徵書》收缘了中國人撰寫的關於中日往来的詩文六百余篇,時代由魏至清,是一部中日往来専题史料集。《鄰交徵言》天保九年(1838)至十一年(1840)初印之後,在原刻板上曾進行細微調整再印,1975年國言刊行會據再印本影印(有浙江工商大學日本文化研究所據之整理的標點本)。言中所遇詩文之後编者往往附有注语,介紹詩文作者和文中涉及的人物與史實,有時,也傅逹出编者封我國人眼中日本形象的韶可度,透露编者在中日交往中的心態。另一方面,追些编者注也往往提示一些文献問题,如詩文作者之误,詩歌所作年代之误等,具有考證價值。《鄰交徵言》取材包括中國典籍、日本典籍和法帖真跡等,不乏一些在國内易忽视或未被利用的文獻。但《鄰交徵書》注缘文獻出處時只寫書名,未標明作者和詩文所在具體卷數,給利用带来不便和不碓定性,需要進行整理,明碓這些書籍的信息和詳細的出典情沉。經過梳理,《鄰交徵書》中也有些缺漏之處,如詩文文字的異文、闕损,詩文作者或者来源標注有误,编者注中封文章背景的误判等等。《鄰交徵言》之前,中日往来史料集還有《善鄰國寶記》、《異裤日本傅》等。前者與《鄰交徵言》相比,史學性更强,偏重官方文言,编者選録文獻和编寫注語都更注重還原歷史的真贵;後者與《鄰交徵言》更為相似,但在资料選用上,只着眼於中國典籍,注意經部和子部典籍的使用,與《鄰交徵言》相比,《異稱日本傳》所收内容不拘泥於詩文體裁,更具史料性,同時追求文獻採録的完整性,规模更大、不拒過長篇幅、不避重出和重禣注釋。《鄰交徵言》文本具有辑佚惯值,封总集的编纂和補遗頗有益處,《全宋詩》、《全唐詩補編》、《全唐文補编》皆有直接和間接使用。且《鄰交徵言》利用文獻時只收與日本相關作品,带有選擇性,所使用材料的文獻價值並未完全發揮,往往還可辑出更多國人詩文,《鄰交徵言》利用的言籍文献與當代的一些辑佚工作不谋而合,其對文獻價值的發现與提示作用值得重视。由於《鄰交徵言》所收作品题材庚泛,涵盖中日往来的百慈,其詩文内容封於歷代中日交流的研究具有徵引和参考惯值,尚未得到充分利用。其本身作為中日交流詩文集,规模较大、取材豊富,對類似總集的編纂,也有相當大的借鑒意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