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各地出土的新石器时代陶器刻画符号,分布广泛,延续时间长,形态丰富,具有一定的表意文字性质。在不同方面与后代成熟的甲骨文有着多种联系,是古文字研究和汉字起源研究中的重要一环。对新石器时代陶器刻画符号的分类整理和多种意义研究,对推动史前文化研究,探讨汉字的起源和发展的规律,丰富古文字的理论,都有重要的价值和丰富意义。本文以符号学、历史地理学、普通文字学等理论为指导,对中国境内出土的新石器时代陶器符号加以系统整理、归类和分析描写。在整理过程中,将结合分析符号所在的文化背景、刻划材质等对符号形态的影响、不同性质符号之间的意义与形态互渗和联系、陶器刻画符号与甲骨文的多样联系等等方面。经过对新石器时代陶器符号的整理,笔者制作了《陶符汇总表》附于文末。本文共分七章。第一章,总结其他学者的观点,提出本文的理论依据与资料来源,确定本文中陶器符号的定义。第二章,说明从各个方面对陶器符号进行整理的内容和意义。第三章,按历史地理学的观点将符号从历时分为三个时期。这三个时期分别是前仰韶文化时代、仰韶文化时代和龙山文化时代。在每个时期内,又从共时区分出不同的分布地域。时代、地域的不同使符号呈现多样化的特点。第四章,从原始思维角度分析符号可能具有的重要宗教含义。原始思维方式与观念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符号的意义与形体,说明我们不能只从现代思维观念出发,单纯用形体对符号进行解释。第五章,列举各种符号,说明符号所在的器物具有的各种功能、符号所刻画在器物的不同位置等因素都可能影响符号的含义。这也是原始符号与成熟文字不同的一点。第六章,以双墩符号为例,说明汉字的组合表意传统的延续性。第七章,社会文化的发展需要决定了符号的演化与突变,最终决定了文字的走向。经过长期的演变,在自然、人为等复杂原因的影响下,陶器符号逐渐出现分化。形态、功能的离析,一方面使部分符号逐渐形态抽象化或消退,另一方面一部分符号形态逐渐复杂,出现多种复杂的组合形式。随着社会和文化的进步需要,这部分符号形态、功能逐渐接近甲骨文,最终成为汉字的多种源头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