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论文集中研究1949年以来中国对聂鲁达的接受与塑造。论文选取有代表性的1949~1980年和1980年之后两个历史节点,系统考察在不同历史阶段聂鲁达的文学形象在接受与塑造过程中的转换。论文对不同时期聂鲁达在接受过程中的形象变化予以观照和反思并结合当时政治文化的历史语境、文学语境、多元文化与媒介以及聂鲁达复杂的文学创作,来展现一个文学接受的动态变化的典型案例。在半个多世纪的聂鲁达在当代中国的接受与塑造过程中,其文学形象经历了由“政治诗人”向“爱情歌者”和“传奇诗人”的转变。而无论是政治年代国家主流话语的塑造,还是文革结束之后的文学性和本体性的强调以及随着1990年代后期以来中国社会现代化进程的加速,文化和文学语境的剧烈转换以及大规模的大众文化、消费文化、影视文化的迅猛发展和娱乐精神的全面张扬,我们都能够更为清晰地看到聂鲁达的接受过程同时也是过滤和重塑的过程,就是不断根据不同时期自身文化建构的需要将聂鲁达纳入到当时的文化场阈与体系的过程。论文分为导论、正文两个部分。导论部分梳理聂鲁达在当代中国接受过程中形象的变化并试图从政治诗人、爱情歌者以及地域文化的角度呈现一个完整的聂鲁达形象。正文分为上下两篇,上篇通过政治文化与文学接受的纠结、聂鲁达的政治身份来研究1949年后30年时间里聂鲁达是如何在接受过程中被塑造为“政治诗人”的;并以国家主流刊物《诗刊》为个案分析了媒介在塑造聂鲁达“政治诗人”形象过程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同时,聂鲁达和艾青的诗歌交往和相互影响也对聂鲁达“政治诗人”形象的确立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下篇则集中讨论1980年代以来随着政治文化语境、文学接受和文学研究范型的转换,以及由于现代主义美学的兴起尤其是1990年代以来大众文化、影视文化、消费文化和多元媒介发展的影响,聂鲁达的文学形象是如何由一个“政治诗人”转换为“爱情歌者”乃至“传奇诗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