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的葡萄酒制造业是一个十分具有发展潜力的行业。虽然目前我国的人均葡萄酒消费量还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1/20,但是这个市场正以飞快的速度增长。同时,葡萄酒行业的市场绩效在酿酒行业中也属佼佼者,超过了传统的白酒和啤酒行业。良好的市场前景和市场绩效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厂商进入该行业。在中国已经加入世贸组织的背景下,中国的葡萄酒行业面临国际化的竞争。 本文以产业组织理论为基础,以迈克尔·波特“驱动产业竞争”的理论为基本框架,针对五种作用力中三种重要的作用力,即买方侃价实力(市场)、供方侃价实力(原料)和现有公司间的争夺,分别对整个葡萄酒产业和一个葡萄酒生产企业进行了分析,以找出影响行业市场绩效和企业竞争力的因素。 在行业整体的层次上,1998年中国葡萄酒行业的CR3是60%,到了2000年CR3为50.99%,行业仍然呈现出寡头垄断的市场结构。由于葡萄酒行业的市场集中程度高,其市场绩效(销售收入利润率、产值利税率等)相比较于其他酿酒行业来说都更高,亏损面也更小。并且从1996年至今呈现出较好的发展态势。同时,葡萄酒行业的高效益与广阔的潜在消费市场和充足的葡萄原料供应是分不开的。 在单个厂商的层次上,对王朝公司案例分析的结果表明,消费者每消费一元钱的王朝葡萄酒,零售商、批发商、葡萄酒加工企业和农户的收入分别是0.053元、0.05元、0.813元和0.084元。葡萄酒加工企业之所以能获得高于其他部门的收入,一方面是由于企业品牌在市场上具有较大的号召力,给予批发商和零售商的利润空间比较小;另一方面也因为企业拥有自己的原料生产基地,基地果农在面对企业时具有较弱的侃价能力,所以其收入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