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黄哲伦(David Hwang)是当代美国华裔戏剧的领军人物。自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以来,他先后创作了一大批在美国主流文学界产生过重大影响的戏剧作品,涉及到美国华裔生活的历史、现状与期望;并于1988年凭借其代表作《蝴蝶君》(M.Butterfly)荣获美国戏剧最高荣誉托尼奖。《蝴蝶君》是根据一篇真实的报道创作出来的,讲述的是法国外交官伽里玛爱上了在舞台上扮演蝴蝶夫人的中国演员宋丽伶,20年后他们在法国再相见后,当年的法国外交官被指控泄漏情报而被捕,被捕后他才发现他所深爱的蝴蝶夫人竟然是个间谍,而且还是个男扮女装的间谍。在绝望中,法国外交官自尽身亡。《蝴蝶君》颠倒《蝴蝶夫人》展示的东西方的权力关系和性别关系,打破了美国戏剧中对东方的固有认知,解构了在西方人眼中作为蝴蝶夫人的东方女子刻板印象。黄哲伦在此剧中以戏仿的方式向世人展示认为西方与东方的关系是恒定的这一传统话语模式的失当,表达对于传统关系的重新思考和反叛。本文旨在从悲剧理论这一角度对《蝴蝶君》进行重新关照,分析剧中人物的悲剧性,并以此解读剧本所蕴含的悲剧精神。这既是对于作品本身所具备的多重意义的一种思考,同时也体现了美国华裔文学对于人性,对于人的抗争之意义这一普遍问题的深沉关注。论文主要分为六个部分,包括引言、第一章、第二章、第三章、第四章和结语。引言部分通过对国内外《蝴蝶君》研究现状的梳理和总结,在国内已有的文化和社会研究的基础之上,确立了研究《蝴蝶君》悲剧精神的意义。同时,对论文的相关概念进行了界定,并说明了相应的研究方法和创新之处。第一章主要分析了在二十世纪这一背景之下《蝴蝶君》所体现了人性与环境的多重悲剧冲突。本章从异化场域、单一定位和僵硬体制三方面入手,揭示了剧本中无从回避和忽视的悲剧冲突。第二章通过对剧中人物形象和所处时代的分析,借用“替罪羊”这一概念展现了现代社会中普通人所面临的普遍悲剧困境,表达了作家对人性的深入思考和强烈的忧患意识。第三章主要分析了剧本所体现的悲剧情景。本章旨在通过分析作家为主人公们所设定的悲剧情景,指出这些情景如何以夸张和变形的手法进一步凸显悲剧冲突,增添剧本人物的悲剧性。第四章主要讲述《蝴蝶君》所体现的悲剧精神之意义。本章以《蝴蝶君》研究常见的社会和文化研究角度为基础,阐释了这部作品在人性的展现和个人意义的追寻上所具备的重要意义。在《蝴蝶君》中,黄哲伦不仅仅是完成了对于《蝴蝶夫人》的颠覆,而且还探求了关于人的普遍意义这一重大命题。结语部分总结概括了论文的主要内容,确认了在整体历史和普遍意义中《蝴蝶君》所体现出的悲剧精神之重要性,强调了《蝴蝶君》在美国华裔文学创作中所具备的开拓性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