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用证素辨证对《伤寒论》三阳三阴病证进行整合、统一与发展。方法:(1)对《伤寒论》三阳三阴病证所收集的文献资料运用共时与历时研究、分析与综合方法进行整理分类,以提炼结果;(2)对《伤寒论》三阳三阴病证涉及的381条原文(上海中医学院中医基础理论教研组校注.《伤寒论》[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76.)进行分析,提炼证素,组成实质证型,并根据情况,对原文适当调整,辅以十纲证类之病位为框架,以证素病位为基点对调整后的原文进行重新归类;(3)以太阴病证为例,选择208例名老中医医案运用WF文锋-Ⅲ中医辅助诊疗软件进行理论验证与计量诊断研究;(4)按照中医理论造成太阴病脾虚寒湿证与阳明病肠热腑实证大鼠模型,对其进行组织形态学、微观指标研究。结果:(1)《伤寒论》的辨太阳病、阳明病、少阳病、太阴病、少阴病、厥阴病,实为三阳三阴辨证,后人称其为“六经辨证”,并成为《伤寒论》约定成俗的辨证体系称谓。从原文分析,三阳三阴辨证的实质主要为辨病位病性。(2)运用证素辨证对三阳三阴证进行分析,可以涵盖绝大多数条文,并且辨证目的确切,辨证内容完整、统一,证素的内涵外延明确,证素特征规范,理论层次清楚,术语统一,表述严密,证名规范,可克服以往《伤寒论》研究古今诸法混用的情况。(3)WF文锋-Ⅲ中医辅助诊疗软件可提高辨证的精确性,并论证《伤寒论》的“病”即证类,其囊括若干证型的论断是正确的。(4)根据中医学理论,采用复合造模的方法,成功制备出太阴病脾虚寒湿证、阳明病肠热腑实证动物模型,比较符合中医病因病机。体温、D-木糖吸收率、Na~+-K~+-ATP酶活性以及胃、肝、小肠、脾脏、结肠的部分组织形态学改变可作为二证的鉴别指标。结论:用证素辨证可以整合、统一和发展《伤寒论》的三阳三阴病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