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从美国开始,世界范围内出现一股银行业收购与兼并的热潮,而伴随其中就是收购方为了并购后实现的协同效应所支付的溢价现象,即所支付的价格与收购四周之前目标银行的股票价值总额之间的差额。鉴于银行业在当今社会和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对于银行业兼并和收购的研究是很有必要的。关于银行并购溢价,甚至是企业并购中的溢价,许多的理论研究都是集中研究美国市场和西欧市场,确实这些地区的金融业的起步和发达程度要高于其他区域,但是新兴国家,本文认为,较长时期内保持了高速的经济增长势头,而且其金融机构在世界上的地位也是日趋上升。因此对于这些非传统发达国家的银行业并购溢价及其因素的研究是很有理论价值的。本文将首先阐述近些年来世界,主要是新兴国家银行业并购的现象以及趋势,紧接着回顾理论界关于银行并购溢价决定因素的分析,按照大类的不同,文中将所有的可能性决定因素分为了四大类:银行自身特定因素,交易特征性因素,监管方面因素以及东道国金融市场结构方面的因素,每一大类下面还具体的分别进行了细化。在实证部分中,本文依据世界银行(World Bank),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和全球证券数据公司(Security Data Company)的官方数据进了面板数据的分析,并对模型结果运用加入四大控制变量的方法进行了鲁棒性测试,着重考察东道国所处区域的不同,经济发展水平,通货膨胀率以及金融服务分布密集度对原始回归结果的影响,此外还分析了我国近年来的银行并购案例,并结合本文模型结论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最后的结论是目标银行的盈利能力和东道国信息透明度和监管效率始终都是能促成高溢价的重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