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C+L波段超荧光光纤光源是一种具有良好输出参数的宽谱光源,因其输出功率高、光谱带宽大、输出稳定性好、使用寿命长、成本低等优点而被应用于光纤传感系统、信号处理、光学层析、密集波分复用系统和接入网等领域。为了更好满足这些应用在大范围、高精度方面的要求,需要进一步提升宽带光源的光谱平坦度、功率和带宽。本论文针对C+L波段超荧光光纤光源的结构进行了结构分析与光路搭建。对光源光谱功率波动、输出功率和光谱带宽等参数进行了优化。首先对C+L波段超荧光光纤光源的工作原理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其次利用Matlab软件进行了建模和仿真,解决了仿真程序在光纤长度较长时不能输出结果的问题。利用Optisystem软件搭建了单级双泵和双级双泵结构光源,对光源的输出功率-光纤长度、输出带宽-光纤长度和最佳平坦度进行了全面的分析。搭建了两套可产生C+L波段超荧光的光路并对实验结果进行了对比。在平坦度方面,双级结构可调节参数多,在1535-1605 nm波段范围内双级结构优于单级结构。在光谱宽度上面,由于单级结构光源的铒离子泵浦效率低于双级结构,所以光谱宽度较双级结构低。在输出功率方面,双级结构光源比单级结构有更高的泵浦利用率,在平坦度相差不大的条件下,有更高的输出功率。针对宽带超荧光光源光谱在1530nm处出现尖峰降低平坦度的问题,提出新型结构,未利用反射镜,加入耦合器。搭建了仿真光路进行理论模拟,在模拟结果的基础上利用高浓度掺铒光纤配合强弱泵浦的方式进行实验。发现与实验结果与仿真结果有一定数值偏差,但是完全可以表现实验中光谱变化趋势,原因是采用的高浓度掺铒光纤的具体掺杂浓度没有精确得到,导致光纤最佳匹配长度有一定差异。最后实验结果,结构中不加何滤波器的条件下获得了功率为2.9 mW,谱宽为90 nm的2.81 dB高平坦超荧光输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