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通过4个试验从不同侧面对我国高寒地区超细毛羊品系选育技术进行了研究。试验1观察了核心群335只和一般育种群2410只分别来自5个选配试验组的幼年母羊的生长发育与生产性能。导入中国美利奴的K1和K6选配组合,周岁时羊毛纤维直径分别达到17.238μm和17.129μm,综合评分和经济效益在群体内表现出色;以细度客观检测强度选种的核心群选配试验组与一般育种群试验组相比,断奶重、日增重、周岁体重分别高1.447kg(P<0.001)、9.098g/d(P<0.001)和3.007㎏(P<0.001),周岁体侧毛长和净毛量分别高0.266㎝(P<0.01)、和0.35㎏(P<0.001)。羊毛纤维直径核心群试验组为17.801μm,与对照相比改进1.351μm(P<0.001),比一般育种群试验组低0.552μm(P<0.01)。试验2观察了64支(52只)、66支(263只)、70支(893只)和超细型(≥80支,604只)4个组幼年母羊从出生到育成鉴定剪毛的生长发育与生产性能。超细毛羊120日龄断奶校正体重和日增重在一般饲养水平和高饲养水平下分别达到25.09㎏、186.98g/d和26.22㎏、193.19g/d,与其它各组无明显差异(P>0.05)。超细毛组羊毛平均纤维直径达到17.03μm,虽然剪毛前体重和污毛量明显低于其它各组,剪毛后体重、净毛量、体侧毛长分别达到34.18㎏、2.18㎏、9.82㎝,与其它各组间无明显统计差异(P>0.05),随着细度支数的提高,净毛率和羊毛油汗色评分明显提高。试验3用MTDFREML法估算了甘肃高山细毛羊羊毛纤维直径及其它重要经济性状的遗传参数,研究显示日增重、羊毛纤维直径、净毛量、毛长和体重的遗传力分别达到0.41、0.4、0.33、0.4和0.78,这些性状通过表型选择可获得理想的遗传进展,羊毛纤维直径与净毛量、毛长、体重的遗传相关系数分别为0.9、0.93和0.89,净毛量与体重、毛长的遗传相关系数分别为0.82和0.94,说明选择净毛量会引起其它两指标的同步改进。试验4用羊毛分段染色法观察了各类羊只不同季节的羊毛生长速度和羊毛纤维直径形态,结果为不同生长段每日净毛生长量的变化范围成年公羊为9.935g/d~24.196 g/d,幼年公羊为6.687 g/d-14.919 g/d,4组补饲条件不同的成幼年母羊为3.08 g/d~15.41 g/d。净毛日生长量在相同生长段不同饲管理的各类羊间以及相同类型羊只不同生长段间均存在显著的差异(P<0.001),不同生长段间纤维直径除成年公羊无显著差异外,其它类型羊只均存在明显的差异,6种不同类型羊只生长段间细度均值的变异系数在5.778%~16.26%之间,段间直径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在3.196μm~7.946μm之间。研究结论认为高寒地区超细毛羊选育应该从选种、选配和培育三个关键技术环节入手。选种要扩大供选群体的范围,以细度的客观检测强度选留为核心,在降低细度的选种中建议采用综合指数法,对体重、净毛量、毛长、繁殖性能给予足够的重视,同时要注意细度检测选种中年龄、采样方法、环境因素的影响;积极主张采用导入优秀外血的开放式选配方式,同时注重选配双方的细度方面的同质性;高寒地区超细毛羊生产的一大技术难关是如何克服不同季节环境变化对羊毛生长带来的影响,建议通过选种和全年羊只营养供给的人为控制来解决这一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