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些年来,中国经济的高增长越来越受到世界的瞩目;而在国内,内蒙古经济的快速增长则引起了全国上下的普遍关注。任何事物都是质和量的统一,经济增长也不例外,因此只有从质和量两个层面去研究经济增长,才能获得更为全面的认识。实证分析要有理论作为基础作为支撑,同时它所得出的结论要能为决策提供客观依据。因此,本文将经济增长理论、实证分析与现实决策相结合,首先,本文进行了经济增长理论的回顾和技术效率含义的界定,从马克思主义经济增长理论到现代西方经济增长理论(包括哈罗德——多马模型、索洛新古典增长模型和新经济增长理论),主要分析影响经济增长的因素与经济增长方式。同时,也给出了一些西方经济学者和中国学者对促进经济增长有重要作用的因素的理解。从经济增长理论的演进得出:学者们由注重经济增长的量的层面(依赖资本和劳动量的投入增加获得经济增长)到更为关注经济增长质的高度的转变过程,在提升经济增长质的因素中,都提到了技术因素的作用。技术进步应用于经济活动中的表现是使人们的经济活动水平和效率得以提高,而技术效率作为经济效率测度的一个重要方面,说明技术效率与技术进步同等重要;其次,在1999——2008年的十年30个省、市、自治区(西藏除外)面板数据的基础上运用随机前沿面分析(SFA)和数据包络分析(DEA)两种方法对内蒙古经济增长的技术效率进行了测算,因这两种方法前者为参数方法,后者为非参数方法有不同的估算机理和逻辑并且都是相对效率的估算方法,所以在给出具体效率值的情况下同时列出了效率值在全国的排名。结果表明:SFA测算的内蒙古经济增长的效率值在各年份中偏低,但在全国的排名中始终位于17位,属于中等略偏下,与全国其他省份的变动大体走向一致;DEA测算的效率值普遍高于SFA的测算结果,但两者的结果在2006——2008年趋近一致,在全国的排名中2003——2008年劣于SFA结果,特别是近些年来已经落后于全国大部分省市。技术效率值逐年在递减是SFA和DEA两者得到的共同结果,同时在基于Malmquist指数分解的DEA方法得到了技术进步指数在除了2004年外均小于1,说明技术水平在研究年份没有提升的迹象。表明内蒙古经济增长的质量堪忧,高速的经济增长能否持续不容乐观;同时,本文关注了内蒙古经济增长的量的层面,通过计算环比增长率得到内蒙古的经济增长速度(GRP增长率衡量)在全国较快,2003——2008年排名第一,而资本投入的增长率高于GRP增长率,排名与其基本一致,能源消费的增长率略低于GRP增长率,排名与GRP增长率排名相接近。资本的增长速度快于GRP的增长速度是粗放型增长方式的一个关键特征,因此,实证分析从内蒙古经济增长的质和量两个方面都说明内蒙古经济的高增长是由高资本投入与高能源消费带来的,实证证明属于粗放型增长方式,同时本文给出了指导性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