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IgA肾病是以反复发作性血尿或镜下血尿,肾小球系膜区IgA沉积或以IgA沉积为主要特征的肾小球疾病。感染,尤其是反复发作的扁桃体感染与IgA肾病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在遗传易感的背景[1]下,黏膜免疫特别是扁桃体淋巴组织产生的糖基化缺陷产生的IgA1被认为是IgA肾病的重要发病机制[2-3],诱发IgA肾病等肾小球疾病。扁桃体炎反复发作是IgA肾病加重、复发、治疗困难、预后不良的重要影响因素[4-7]。辨疾病脏腑归经组方[8]是名老中医管竞环教授总结组方思路的理论依据,依据多年的临床诊治经历归纳出治疗IgA肾病合并扁桃体炎总治疗原则-清上固下法[9],并制定治疗常用经验方—二半汤[10]。为继承和发展中医药防治肾病提供较好的治疗方法。目的:本观察以清上固下法作为总治疗原则,以辨疾病脏腑归经理论为选药依据,观察二半汤治疗IgA肾病合并扁桃体炎患者的临床疗效,旨在为IgA肾病的治疗、预防复发探索新的有效治疗思路。方法:将符合诊断标准的IgA肾病合并扁桃体炎的患者随机分成两组。两组均给予基础治疗,治疗组再予以中药汤剂--二半汤,以4周为1疗程,共治疗3疗程,治疗结束后再随访半年。分别记录治时疗前、治疗4周、治疗12周患者中医症候量化评分、实验室指标(白细胞、C反应蛋白、尿红细胞计数、尿红细胞变异型比积分、尿蛋白定量、尿蛋白肌酐比值、血清白蛋白、血肌酐、肾小球滤过率);记录随诊半年患者复发例数及复发因素等。比较治疗前后患者各项指标的变化及随诊复发情况。结果:观察病例64例,退出4例,最终纳入有效分析病例60例,其中治疗组31例,对照组29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程、牛津病理分型等一般资料上无统计学差异。(1)治疗4周后,治疗组患者血尿明显减轻或消失,中医症候量化积分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蛋白尿、白蛋白、C反应蛋白、白细胞计数、血肌酐、肾小球滤过率等均较前有改变,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2)治疗12周后:(1)治疗组在慢性肾炎综合疗效评价中其总有效率(83.87%)明显高于对照组(55.17%)(P<0.05);(2)治疗组患者的血尿、蛋白尿较前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血清白蛋白水平较治疗前上升,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3)治疗组患者血肌酐下降、肾小球滤过率水平上升均较治疗前有统计学意义(P<0.05)。(4)治疗组C反应蛋白、白细胞计数等炎性指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扁桃体充血、红肿或伴有脓点脓栓等炎性症状明显好转(P<0.05)。(3)治疗12周后,治疗组对改善中医症候方面,中医症候综合疗效改善总有效率为90.32%,尤其对缓解或消除咽喉肿痛、血尿、易感冒、腰膝酸软等单个中医症候具有明显优势(P<0.05)。(4)随访观察期间,治疗组复发2例,复发率为6.45%;对照组复发9例,复发率为31.03%(P<0.05);且扁桃体感染占复发因素的66.67%。结论:(1)二半汤联合基础药物治疗IgA肾病合并扁桃体炎患者,能显著改善中医症候积分、实验室指标。(2)治疗组可以明显改善肾功能,提高肾小球滤过率。(3)治疗组随诊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提示治疗组可能改善Ig A肾病的长期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