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皮层扩散性抑制(Cortical spreading depression,CSD)是一种由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大量去极化以及随之而来的脑电活动抑制组成的过程,CSD以波的形式在大脑皮层缓慢传播,并导致细胞毒性水肿。在临床上CSD被证明与多种神经系统疾病密切相关,包括偏头痛、蛛网膜下腔出血、脑卒中等,并且CSD作为偏头痛的先兆被广泛接受。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大脑皮层的网络功能障碍可能是偏头痛发生的机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皮层扩散性抑制(Cortical spreading depression,CSD)是一种由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大量去极化以及随之而来的脑电活动抑制组成的过程,CSD以波的形式在大脑皮层缓慢传播,并导致细胞毒性水肿。在临床上CSD被证明与多种神经系统疾病密切相关,包括偏头痛、蛛网膜下腔出血、脑卒中等,并且CSD作为偏头痛的先兆被广泛接受。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大脑皮层的网络功能障碍可能是偏头痛发生的机制,偏头痛患者中出现的先兆症状可能与皮层回路中的兴奋-抑制失衡有关。偏头痛作为一种复杂的神经系统疾病,导致其发生的潜在细胞机制还不是很清楚。有研究利用宽场荧光成像技术发现在表达不同细胞类型的转基因小鼠中诱导CSD后小鼠双侧皮层感觉响应不同,但是并没有继续从单细胞水平上去展开研究。偏头痛先兆中的感觉紊乱可能与不同类型兴奋性神经元和抑制性神经元在CSD过程中的动态活动变化有关,研究CSD对不同类型神经元的影响可能为解释偏头痛先兆产生的机制提供一定的帮助。借助双光子显微镜从单细胞水平展开研究,比较CSD对清醒状态下小鼠大脑皮层不同兴奋性和抑制性神经元的活动和形态的影响,分析大脑皮层不同类型神经元在CSD过程中可能产生的作用。主要内容和结论如下:首先,通过使用在特定类型神经元中表达Cre重组酶的转基因小鼠和Cre依赖的重组腺相关病毒实现对特定脑区特定类型神经元的标记。通过玻璃颅窗和小鼠头部固定装置的联合使用,构建可长期用于双光子成像的清醒小鼠颅窗模型,成功在双光子显微镜下分别监测到VGlu T2、Ca MKII、Thy1、VIP、VGAT和PV神经元在初级视觉皮层的钙活动。其次,通过滴加微量KCl的方式在不同类型神经元中诱导CSD模型,研究CSD过程中特定类型神经元的钙活动变化情况。观察到CSD产生时神经元发生去极化,胞内钙离子浓度升高,随后神经元自发活动受到抑制。统计不同类型神经元CSD之后自发活动抑制时长以及自发活动频率和振幅的变化情况,发现兴奋性神经元中存在两种恢复情况,恢复较快的细胞在CSD后5~20 min内自发活动重新出现,恢复较慢的细胞则在CSD后30~60 min内重新出现自发活动。对比之下,抑制性神经元自发活动恢复普遍比兴奋性神经元快,其中VIP神经元恢复最快,在CSD后5~10min内会重新出现自发活动。在VGAT和PV这两种抑制性神经元中,神经元自发活动的抑制时长基本保持在5~20 min。在对频率和振幅的研究中发现除了VIP神经元外,其他类型神经元在CSD后自发活动的频率和振幅均显著降低。结果表明CSD之后兴奋性神经元自发活动抑制时间比抑制性神经元长,抑制性神经元自发活动的频率和振幅恢复比较快。最后,借助双光子显微镜对不同类型神经元的树突结构进行成像,观察到CSD过程中树突的珠化及恢复过程。比较神经元的树突珠化程度以及珠化后树突结构恢复所需时长,发现树突珠化程度与细胞类型无关,而与树突距离所连接的胞体远近有关。通常距离胞体较远的树突表面积较小,树突珠化程度会比较严重。此外,研究发现CSD过程中不同类型神经元的树突开始珠化的时间基本一致,树突的珠化几乎是伴随CSD的传播开始的,而不同类型神经元树突珠化达到串珠状态和恢复到正常状态所需时间也很相近,表明树突珠化恢复快慢与细胞类型无关。综上所述,本文从单细胞水平展开研究,分析CSD过程中不同兴奋性神经元与抑制性神经元活动的动态变化,并进一步从结构上展开研究,将神经元结构上的变化与神经元活动的变化联系起来。与抑制性神经元相比,兴奋性神经元具有更多较长且纤细的树突结构,在CSD后整个神经元结构的恢复可能需要更长时间,神经元结构的变化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参与了神经元功能的改变。CSD后不同兴奋性神经元和抑制性神经元活动变化的差异性,可能为偏头痛先兆的产生提供一定的解释。
其他文献
柔性可穿戴设备、光学器件及柔性光学/电学/力学交互设备需要特殊的柔性压力传感器来作为亮度调控或压力感应模块。高灵敏度、高稳定性、柔性可弯可压且轻薄的柔性压力传感器有利于在柔性光学电子器件中实现力信号的检测、或由力信号连续精准调控光电信号。基于纳米材料的柔性压阻式压力传感器性能优异,被广泛应用于力学/光学/电学交互器件、智能可穿戴器件及医疗监测等领域。在各种纳米材料中,具有大比表面积、高透光量、高杨
有机-无机杂化金属卤化物钙钛矿材料具有优异的光电性能以及可溶液法制备的特点,被广泛应用于太阳能电池的研究,目前钙钛矿太阳能电池(Perovskite solar cells,PSCs)实验室光电转换效率已达到25.7%。PSCs可基于不同的器件结构制备,其中,可印刷介观钙钛矿太阳能电池(Printable mesoscopic PSCs,p-MPSCs)基于独特的二氧化钛/二氧化锆/碳电极(Ti
蛋白质是细胞内信号传递和功能执行的主要承担者,也是细胞结构的主要组成部分,在生物体内发挥着重要的生理功能。将外源蛋白质递送到细胞中,一方面可以研究其在细胞内的结构、功能,另一方面也可以对细胞进行功能调控和疾病治疗等。传统的蛋白质递送方式包括生物方法(如病毒、细菌毒素辅助等)、化学方法(如脂质体辅助)、物理方法(如电转、超声辅助)等。这些方法虽然使用较为便利,但仍然存在递送效率低、对细胞伤害大等问题
阿尔茨海默氏症是一种发病不明、尚无治愈方法的进行性神经退行性疾病。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星形胶质细胞是阿尔茨海默氏症的核心参与者,被认为是阿尔茨海默氏症潜在的治疗靶标。星形胶质细胞不会像神经元那样产生电信号,但它们表现出一种以细胞内Ca2+水平波动为特征的兴奋性形式。这些Ca2+波动显示出复杂的时空特征,参与多种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尽管已经开发了多种工具来研究星形胶质细胞钙信号,如基因编码钙指示剂GC
神经外科手术的手术部位通常为重要的大脑区域,因而手术具有较高的精度要求,以尽量减少对脑组织造成的损伤,最大程度保证病人安全。神经外科手术的高精度操作依赖于医学影像的引导,这种手术方式被称为图像引导神经外科手术(ImageGuided Neurosurgery,IGN)。当前IGN手术系统的引导方式欠缺直观性,医生的视线必须在医学影像显示器与病人实际手术部位之间来回切换,在加重医生认知负担的同时,也
荧光原位杂交(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是一种在细胞或组织中通过荧光标记与成像方式对核酸大分子定量与定位检测的技术,在生物学分析与医学疾病诊断方面有广泛的应用。虽然以单分子FISH(Single molecule FISH,sm FISH)方法为代表的传统FISH方法能有效标记样品中的DNA和m RNA分子,但它们存在标记的信号弱、背景噪声强、
神经元形态分析,是指从神经元形态数据中提取有关神经元形态特征、分布结构的统计数据。定量的形态分析可以为解析神经元功能连接、探索脑神经回路等提供数据支撑。分子标记和光学成像技术的系列进展以及神经元重建方法和工具的日渐成熟,使得神经元形态数据的大规模获取成为可能,进而导致神经元形态分析方法和工具面临巨大需求。近年来,神经元投射分析和形态测量方法取得了进展,但仍存在不足。局部范围的投射分析方法能够获取局
脑组织是一个复杂的三维结构,由相互作用的多种细胞群和细胞外基质组成。研究大脑区域和细胞类型多样性的表达关系,有助于从分子水平认知脑功能执行的机理。为了获取全脑范围内单细胞分辨定位的组学信息,需要精准提取含有空间定位信息的细胞。本人所在课题组正在开发一套激光显微切割系统来获取微小目标样本,但仅依靠硬件存在操作繁琐、系统工作效率低的问题,在大规模进行样本取样时速度慢,会影响后续的测试质量。针对上述问题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是一种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严重影响着老年人的健康,目前还没有有效的治疗手段。Tau蛋白在Ser396,404位点的磷酸化(Tau phosphorylation at Ser396,404,p-tau396,404)是AD发病过程中最早的病理事件之一。因此,靶向p-tau396,404的被动免疫是治疗AD的一个潜在方法。但是由于抗体穿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是一种进行性发展的中枢神经退行性疾病。β-淀粉样蛋白(Amyloidβ-protein,Aβ)的聚集沉积是AD的核心病理学特征,也是治疗AD的重要靶点。靶向Aβ的单克隆抗体(Monoclonal antibody,mAb)被证实可以显著地抑制Aβ生成并清除Aβ,这使得相关的免疫疗法成为缓解AD症状的重要方法。然而过去开发的单抗药物大多在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