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我国银行业“第四梯队”的农村商业银行,已成为我国金融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鉴于各种历史原因农商行所呈现出的发展轨迹与五大国有银行、全国性的股份制银行有很大的不同。第一,农商行整体上来说资产规模较小,信用风险较高,易受外部环境变化的影响。所以面对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农商行在支农方面必将会受到很大影响;第二,农商行作为典型的地方性金融机构,相比较城商行逐渐实行跨境经营来说,农商行的经营范围一般局限于地级市甚至于县级市而且目前跨境经营艰难,这就意味着地方政府凭借其掌握的经济资源可以对农商行支农施加某种程度的影响,与此同时当发生利益冲突时,农商行拥有较弱的谈判能力;第三,在国有银行基本退出农村金融市场的背景下,鉴于农商行在支农方面的优势与历史因素,地方政府要想通过金融机构对农业进行信贷扶持,农商行是第一选择。本文对国内外已有文献进行了梳理分析,以竞争与风险的U型关系理论、信息不对称理论、政府干预论为理论基础,从当地银行市场竞争水平和地方官员特征两个方面对影响农商行支农的两个重要因素—市场和政府—进行理论与实证分析。基于农商行支农与其商业化发展存在一定的矛盾,一方面本文分析了市场竞争与地方官员特征影响农商行支农的原理,另一方面分析了银行市场竞争对农商行支农产生的影响,以及不同市场竞争程度下地方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所起到的作用。在上述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基于2010-2015年农商行非平衡面板数据开展了相关实证研究:(1)本文首先探讨了银行市场竞争对农村商业银行支农的影响,研究结论表明:第一,银行市场竞争水平与农商行农业贷款占比呈U型非线性关系,即银行竞争在一定程度内与农商行农业贷款占比负相关,达到一定程度后呈正相关;第二,银行分支机构数量与农商行农业贷款占比呈U型非线性关系,即银行分支机构数量在一定程度内与农商行农业贷款占比负相关,达到一定程度后呈正相关;第三,上述回归结果在全样本以及分样本中都具有较强的稳健性;第四,银行市场竞争水平与农商行建筑业贷款占比呈倒U型非线性关系,从侧面印证了我们的结论。(2)其次本文在面板固定效应模型的基础上同时控制时间效应,考察了地方官员特征对农商行支农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特征的市长辖内农商行农业贷款投放具有较大差异。第一,从专业知识的角度来看,具有社科类专业知识背景的市长辖内会显著提高本地区农商行农业贷款占比;第二,从来源上看,来自于本市的市长辖内会显著提高农商行农业贷款占比;第三,城市GDP的规模会弱化来自于本市这一地方官员特征对农商行支农的影响;第四,上述回归结果在国有组中具有较强的稳健性。(3)为了进一步探讨银行市场竞争与地方官员特征之间的交互作用对于农村商业银行支农的影响,我们加入了二者的交互项,结果表明:第一,社科类专业与HHI的交互项系数显著为正,即拥有社科专业知识的地方官员能够调节银行市场竞争程度较低的地区农商行对于农业贷款的歧视现象,分组后这一结论在国有组依然稳健;第二,是否来自于本市与HHI的交互项的系数不显著,说明来自于本市的地方官员对农商行支农的正向作用与银行市场竞争的程度无关;第三,国有组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与农商行支农显著正相关,说明国有农商行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越大,农商行越倾向支农,而非国有组不显著进一步证明了地方政府能够影响农商行支农。在理论分析与实证研究的基础上,本文从市场与政府两个角度提出了政策建议。指出我们在放宽银行业准入限制提高银行市场竞争水平的同时,加强地方政府对银行业的监管以及农商行的引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