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纵观毛泽东建国后对社会主义建设的艰辛探索历程,既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失败的教训,是一个由正确逐渐走向失误的过程。建国后毛泽东探索之所以出现失误,其主要原因是由于他晚年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和工作中心的分析、判断和定位日益脱离客观实际造成的。毛泽东对建国后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和工作中心的认识过程经历了五个阶段:即三年经济恢复时期(1949.10-1952.12)、社会主义改造时期(1953.1-1956.9)、八大至八届三中全会(1956.9-1957.10)、八届三中全会至经济调整时期(1957.10-1966.5)和“文化大革命”时期(1966.5-1976.9)。前三个时期是毛泽东对主要矛盾和工作中心的认识和实践正确探索时期;第四个时期,是毛泽东对主要矛盾和工作中心的认识日益偏离客观实际的时期,八届三中全会改变对主要矛盾的判断是毛泽东认识上发生转折的标志;“文化大革命”时期是毛泽东对主要矛盾和工作中心的认识完全错误的时期。从客观实际、主观认识和实践情况三个环节的相互关系分析,毛泽东对于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和工作中心的认识与实践存在四种状态:即客观、主观和实践三者相一致的最理想状态;主观认识缺失,但实践与客观相符合的较为理想状态;主客观相脱节,但实践与客观相符合的较为理想状态;主观认识和实践都严重脱离客观实际的最不理想状态。毛泽东建国后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和工作中心的认识过程给我们以深刻的启示:第一,必须根据国情来正确认识社会主要矛盾,以此确定工作中心,尽可能使主客观一致;第二,主观认识不清晰,不急于作出结论,在实践中应从客观实际出发来确定工作中心,采取措施解决实际问题。第三,实践上,在抓主要矛盾和工作中心的同时,不忽略次要矛盾;在解决次要矛盾时,所采取的措施应为中心工作服务,而不能干扰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