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合式工艺在ARGG装置上的工业应用及汽油提升管反应过程的数学模拟

来源 :北京化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uk103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通过对多产烯烃技术、多产柴油技术和积炭对催化剂的影响分析,以及对不完全再生技术和MGD技术的考察分析,提出了不完全再生技术与MGD工艺技术组合应用的思路,结合装置的扩能改造和清洁汽油的升级在ARGG装置进行应用探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为装置的扩能改造和清洁汽油的生产探索到了一条有效的途径。 对组合式工艺和ARGG工艺进行了详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组合式工艺的汽油烯烃含量能降至35%(v)以下,满足国家汽油标准;产品分布中催化柴油收率上涨幅度较大,与催化汽油的收率下降基本相当,液化气和丙烯产率略有上升,而产品质量和产品产率基本不变。 考察并研究了组合式工艺降烯烃的操作条件、催化剂种类和回炼油种类,结果表明:高剂油比、大汽油回炼比以及低温和低处理量有利于汽油降烯烃;同时试验还表明:轻汽油是非常好的降烯烃效果介质,RAG-8催化剂是比较好的降烯烃催化剂。 对组合式操作弹性和经济效益进行了计算,结果表明:该工艺有良好的操作弹性,生产实际负荷可以在设计负荷76%~128%之间任意调节,每年可增创经济效益8100余万元。 最后,结合汽油降烯烃工艺开发和工业生产的需要,运用CFX5软件,针对气固两相流动模型和汽油催化转化动力学模型,建立了提升管反应器汽油催化转化反应过程的流动—反应耦合模型。模拟结果与汽油提升管试验结果吻合较好,其相对误差小于3%;提升管反应器内各组成和温度沿提升管高度的变化情况,反应温度变化和剂油比变化的模拟结果都与生产实际相一致。模拟结果表明,该模型对指导催化裂化汽油降烯烃工艺的开发和工业生产有理论意义和实际价值。
其他文献
生物被膜是一群微生物粘附到一个表面,形成一种包裹型细胞外基质。本研究以常见的重金属盐CuSO4为选择压力,初筛和复筛后分离到5株抗性较高的菌株,其中4株均易产生物被膜,1株不产
离子液体是指在室温下呈液体的由离子构成的熔盐体系。由于它们独特的物理化学性质,如不挥发性、不易燃、高沸点、可循环利用、热及化学稳定性以及对无机、有机化合物的溶解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