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柴达木盆地地处西北内陆干旱区,降水稀少,气候干燥,水资源缺乏。但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水的需求量增多,而可供水资源短缺,因此水资源供需矛盾日益突出。论文以柴达木盆地为研究区,以该区7个行政区的可供水资源和可用水资源为基础,进行了供需分析和优化配置,并提出了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对策和措施。论文的主要研究成果如下。(1)完成了可供水资源为基础的供需平衡分析和优化配置。现状(2015年)供需分析发现只有冷湖缺水;以现状工程供水能力为基础进行了2020年和2030年的一次供需平衡分析,结果表明现状工程供水条件下,除乌兰外各行政区面临不同程度的缺水状态;以现状工程加规划工程加再生水供水为基础进行了2020年和2030年的二次供需平衡分析,结果表明2020年除德令哈和茫崖有较大程度缺水外,其它行政区均不缺水或缺水量很小,而2030年除格尔木和大柴旦不缺水外,其它各行政区均有不同程度的缺水;以经济效益最大和缺水量最小为目标,建立多目标优化配置目标函数,进行了可供水资源为基础的优化配置,对每个行政区按照供水量增加的原则设置三种优化配置方案,并运用遗传算法求解,结果表明供水量不断增加的过程中,整个研究区缺水率不断减小,农业和工业用水满足程度增加。(2)完成了可利用水资源为基础的供需平衡分析和优化配置。在可用水资源量的计算过程中,运用水文学方法(Tennant法、最小月径流量法、逐月最小流量法和逐月平均流量保证率法)计算了各地区的多年平均生态需水量,并选择逐月最小流量法的计算结果(31.45亿m3)作为研究区的最小生态需水量。运用倒扣法计算得到整个研究区多年平均水资源可利用总量为21.43亿m3,其中弃水系数法计算得到的研究区弃水量为11.17亿m3,开采系数法计算得到的研究区地下水可开采量为17.34亿m3,重复量为12.12亿m3。以可用水资源量的计算结果为基础进行了供需平衡分析,结果显示2020年和2030年研究区除德令哈存在资源性缺水外,其它各地区均存在一定的余水量;在可用水资源量为基础的供需平衡分析的基础上进行了可用水资源的优化配置,结果表明除德令哈外,各行政区的可用水资源量均满足其需水。(3)针对研究区在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方面存在的资源性缺水、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低、农业需水量大而经济效益小、生态需水量估算困难等问题,提出了加强节约用水意识,建设节水型社会,加强水资源管理,跨流域调水这三条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的对策和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