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事公益诉讼程序规则研究

来源 :重庆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int_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以下简称《民事诉讼法》)在第五十五条对公益诉讼作出了原则性的规定后,我国开始了民事公益诉讼的制度建设。相关专门法纷纷在各自的调整领域进行有关诉讼规则的修订。相关司法解释的出台也在实践操作层面进行了细化。但是遗憾的是,至今有关民事公益诉讼的一些程序的共性的问题依然存在着空缺。所以我国的民事公益诉讼制度尚不能说已经建立。民事公益诉讼基于其客体从根本上决定了其在诉讼中的显著差异。与一般民事诉讼相较,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是诉讼主体。首先是原告的不特定。解决此问题是通过诉讼信托理论,使得非实际利害关系人能够以合法的身份作为原告起诉。所以民事公益诉讼的原告在整个诉讼进程中必须保持公共利益的代表性。其次是法官的依职权采取行动的范围较广。法院作为国家机构的组成部分,不可避免的需要履行维护社会共公利益的义务。特别是在公益案件调查方面,法院被期待着有所作为。第二是诉讼成本。公益诉讼的特性决定了原告在诉讼负担上收支失衡。如果不在程序上给予原告一定的激励,很难提升原告的起诉欲望,从而使得民事公益诉讼的原告积极的通过司法手段维护公共利益。减少原告的诉讼成本主要可以从减少因败诉带来的经济损失和对胜诉给予一定程度的物质奖励两个方面来着手。第三个特殊性就是执行的特殊性。从民事公益诉讼的目的实现的角度来看,执行对公共利益的维护显得尤为重要。一般而言,公共利益的纠纷进入到司法程序都伴随着相关行政主管部门的“失灵”。所以在执行的过程中应该保持相应的信息公开,随时对执行效果进行测评,以适时调整保证公共利益得到切实的修复和实现。本文从民事公益诉讼与一般民事诉讼的区别出发,根据民事诉讼程序进程的各个阶段,主要对民事公益诉讼的受案规则、当事人主义的适用规则、举证与证明规则、诉讼成本负担机制、执行规则进行了阐述。文章分为七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引言。介绍文章的选题背景和拟解决的问题,以及文章的理论和实践意义。第二部分叙述了民事公益诉讼与一般民事诉讼的主要区别。通过对其诉讼规则进行逻辑结构上的划分。进而对民事公益诉讼程序规则的假定条件、行为模式和法律后果的特殊性进行了分析。理论上的划分是比较容易的,要在繁杂的社会条件下区分何为公共利益的需要,这才是民事公益诉讼首要解决的问题。第三部分主要阐述民事公益诉讼的受案规则。受案规则主要体现在主管、管辖、起诉要件三个方面。主管主要是强调民事公益诉讼的补充性。即司法解决途径只是解决公共利益纠纷的一种手段,且是作为“最后防线”的手段。维护公共利益的职能主要还得需要行政机关的相关行政权力的行使,只有在“政府失灵”的情况下,才适宜提起民事公益诉讼。管辖问题则是针对具体案件应由那一个法院行使国家审判权以维护公共利益的回答。从便于证据调查、便于原告起诉应诉、利于相关部门和组织相互协调共同开展工作的角度,本文对民事公益诉讼的级别管辖、地域管辖和集中管辖进行了阐述。起诉要件则重点介绍民事公益诉讼中原告适格及其诉讼请求类型的特殊。第四部分论述的是对当事人主义适用的相关限制。体现在对处分权的限制和辩论主义的适用限制。因为民事公益诉讼的原告并不是真正的实体权利主体,所以在进行调解、和解、自认上必不可少的受到限制。同时也因为处分权的不完整,在辩论权的行使上,也会得到体现。第五部分的主要内容是举证和证明的特殊规则。民事公益诉讼中举证责任的分配和针对民事公益诉讼中证明困难的现象如何降低证明标准的问题,关系着诉讼的正义与效率。举证责任的分配主要是根据“危险领域控制说”的理论,根据在民事公益诉讼中被告双方在公共利益领域的控制力大小,决定举证责任的分配。降低证明标准主要是对诉讼中出现的证据偏在、证明妨碍、待证事实难以证明三种情况进行了分析。第六部分讲述的民事公益诉讼特殊的成本负担机制。通过减少原告的败诉陈本,对胜诉的原告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从而改变原告参与民事公益诉讼经济成本和收益失衡的现象。一定程度上能激励原告进行诉讼,利于其积极的行使诉讼权利维护社会公共利益。第七部分则是对民事公益诉讼特殊执行规则的介绍。主要体现在法院依职权移送强制执行、执行措施和方法替代选择和调整、以及执行过程中的监督和执行结果的通知几个方面。
其他文献
以Ю .Апресян为代表的莫斯科语义学派近几十年在俄罗斯语言学界有十分广泛的影响。本文就五个方面评述这个学派 :1)语言的总合一体描写 ;2 )词汇单位的系统描写 ;3 )
系统地比较了各种口罩的性能及防SARS病毒口罩的要求.介绍了驻极超细纤维滤材的纺丝设备、方法、工艺,给出了口罩结构设计、加工与测试效果.
法律与宗教作为共同调整人类社会的行为规范,二者之间存在着多方面的关联。从目的指向看,都调整人们的行为与生存方式;从内容来看,早期的宗教教义被法律吸收,宗教为法律的制
<正>一晚清民国之际,国运衰颓,逐渐觉醒的中国人对于强大"现代"中国的渴求,成为这一时期的时代思潮。科学是现代性的第一特性,所以急于实现"现代"的中国人,把救国、强国的希
会议
采用OS-1P型调制荧光仪测定自然生长的龙船花、希茉莉和三角梅3种园林花卉植物的叶绿素荧光参数日变化。结果表明:3种花卉植物的即时最大荧光产量(Fm’)和实际光化学量子产量
对文献[1]中关于反函数求值域的问题提出质疑,并用实例证明"反函数法"不失为求函数值域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目的]探讨啶虫脒和杀虫环在节瓜中的残留分析测定,为节瓜中啶虫脒和杀虫环残留量检测提供技术参考。[方法]以乙腈在酸性条件下超声提取,氨基小柱(NH2,500 mg/6mL)净化,高效
利用因子分析方法,以2005年西部85个城市的截面数据构建能全面反映西部城镇居民生活质量的指标体系,对西部的城镇居民生活质量进行综合评价,从而得到了西部城镇居民生活质量
<正>唐太宗贞观九年(635),沙门玄琬在临终前上遗表请求僧尼犯罪依僧律处罚,不与百姓同科,唐太宗"嘉纳焉",于贞观十年(636)命人"依附内律,参以金科",始创《条制》。《广弘明集
对原语的翻译,究竟该采用直译还是意译?要保持译文与原文的统一,究竟该达到何种程度?这是长期以来困扰人们的难题,因为这不仅是一个翻译技巧问题,也不是某一翻译流派所能单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