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尺度对流系统(MCSs)是影响热带能量循环和水循环的重要因子。然而由于我们认识的不足,当前气候模式云方案还不能合理地考虑MCSs对热带大气非绝热加热及高空冰云生成的影响。因此更好地理解MCSs的行为、特征及其相关的大尺度环境条件能为未来改进气候模式对流参数化提供一定的基础。本文旨在通过分析MCSs与其周围大尺度环境水汽及垂直风切的关系来进一步增加对MCSs的认识。本文利用MODIS和AMSR-E资料得到的6年(2006-2011)深对流系统数据集、ERA-Interim再分析资料和TRMM 3B42、CMORPH降水资料,考察了MCSs与大气湿度、垂直风切这两种大尺度环境条件的联系。为了更好地区分大尺度对流的影响,本文依据大尺度上升运动的强度将ω500分成了 4个大尺度对流相位,其中,最强/最弱四分之一的上升运动代表最活跃/最抑制的大尺度对流(即最湿/最干的相位)。在热带印度洋区域,MCSs的发生频次(FOC)随大尺度上升运动强度的改变有很大的变化。大的和聚集性的MCSs在大尺度上升运动最强时发生最频繁。MCSs发生时,从大尺度对流抑制相位到大尺度对流活跃相位,中层(800-400hPa)大气湿度明显增大(约15%相对湿度的变化)。不同相位下中层大气湿度的差异出现在较大的范围里,并总是在距离MCSs系统中心650-850km处达到最大。不同类型不同尺寸MCSs之间中层湿度差异较小但也有显著不同,大的或聚集性的MCSs周围的中层大气在距离系统中心650km范围之内更为潮湿,此距离比任何单个MCSs的尺寸大得多。在系统发生之前1-3天,所有相位的中层大气湿度均显示出与上述现象相似的空间差异。低层(1000-850hPa)大气相对湿度的整体差异明显小于中层大气相对湿度。在所有相位下所有MCSs的海洋边界层总是非常潮湿(相对湿度>90%),低层大气相对湿度随时间的变化主要由日变化主导。对垂直风切的分析表明,在只包含上升运动的相位下,风切在相位或系统间没有明显差异。在所有情况下总是有较大和较小的低层(1000-750hPa)风速差和中层(700-400hPa)风速差出现在距MCSs较远的地方(>500km)。然而,在MCSs附近,低层风速差和中层风速差汇聚到中等程度大小,低层风速差为3-4.2m/s,中层风速差为5-7m/s。另外发现风切大小也存在较小的日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