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小残留白血病监测的研究

来源 :广州医学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unior991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随着对白血病认识的不断深入,白血病的诊断、治疗和预后等水平也不断提高。儿童及成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ALL)的5年无病生存(disease-free survival,DFS)率分别达75%及35%甚至更高,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的完全缓解(complete remission,CR)率和5年DFS率分别为60%~70%和30%,其中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cute promyelocytic leukemia,APL)的CR率达85%。但是,目前仍有部分经治疗后获得完全缓解的患者在数年之内复发。白血病初诊时,患者体内的白血病细胞数量约为1012,经化疗取得临床及血液学完全缓解后,体内仍存在106~108个残留白血病细胞,这些存在于体内的形态上不能检测到的白血病细胞称为微小残留白血病(Minimal Residual Disease,MRD),是引起白血病复发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在白血病治疗过程中准确测定MRD并分析其意义,对临床追踪病情、判断预后、制定治疗方案等,具有重要意义。在白血病治疗过程中准确测定MRD并分析其意义,具有如下意义:①根据体内白血病细胞的负荷决定是继续治疗还是停止治疗;②更早地发现化疗药物的耐药性;③更早地预测白血病复发;④评价骨髓移植的预处理效果;⑤为体内残留白血病细胞分布和增殖动力学的研究提供可能性。白血病MRD检测,必须符合以下条件:①敏感度至少为10-3(即可在103个正常细胞中检出一个白血病细胞);②所采用的检测标志比较稳定,不会随病程改变而导致假阴性或假阳性结果;③不同实验室之间的检查结果具有可重复性及可比性;④检测方法易于在临床推广应用。目前用于检测MRD的方法主要有核型分析、荧光原位杂交(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流式细胞术(flow cytometry,FCM)和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chain reaction,PCR)等,不同方法各有利弊。核型分析、FISH和FCM等的敏感性分别为10-1~10-2、10-2~10-3和10-3~10-4,难以满足对MRD诊断的需要,且都存在或操作费时,或费用较高,或对样本要求较高等不足之处。FQ-PCR (fluorescent quantitative PCR,FQ-PCR)是在PCR基础上发展的核酸分子定量技术,该技术以Ig/TCR重排、染色体易位断裂融合区为标志,结合探针和引物的合理搭配,利用荧光信号的变化,实时检测PCR扩增反应中每一个循环扩增产物量的变化,通过循环阈值(cycle threshold, Ct)和标准曲线的分析对起始模板进行定量分析,具有敏感度高、准确定量、简便快速,污染较少等优点,是目前最为理想的MRD定量检测方法。检测白血病MRD的靶标志之一融合基因是由于染色体结构改变导致的分子水平的异常,目前已发现超过50种与白血病有关的融合基因异常,这些异常已成为不同类型白血病的分子生物学特异性标志,可作为临床上对白血病进行分型、预后判断和残留病追踪的依据。由欧洲10个国家26个实验室共同参与研究制定的“欧洲防癌计划”(Europe Against Cancer program,EAC),通过以FQ-PCR方法检测9种主要的白血病特异融合基因,建立了一套标准化的MRD定量检测方法,并初步评价该方法的敏感度、特异性和重复性,为大规模的临床实验研究建立了方法学基础。该标准化方法在儿童及成人ALL及AML中的检出率达30%~40%,在CML中超过95%。尽管以FQ-PCR检测白血病融合基因已应用于临床,但仍存在下列问题:①对一项检测方法的评价,应在严格的质量控制的前提下,对实验结果进行真实性(包括敏感性、特异性和约登指数)和可靠性(主要以变异系数表示)等方面的评价,而目前的文献中,仅见对FQ-PCR检测白血病融合基因的检测方法进行敏感性、特异性和可靠性的评价,而未见质量控制等方面的报道;②在引物、探针、内参基因的选择等技术问题上尚未达成一致;③目前国际上尚未统一各种白血病融合基因的表达水平与临床分级和预后的关系。我们通过前期研究,已分别构建了含BCR-ABL M-bcr、BCR-ABL m-bcr、BCR-ABLμ-bcr、PML-RARα、AML1-ETO、TEL-AML1、CBFβ-MYH11、E2A-PBX1和MLL-AF4等9种白血病相关融合基因的重组质粒,以及含ABL内参基因的重组质粒,并建立了其FQ-PCR检测的标准曲线及标准方程。本研究的目的,是在上述前期研究的基础上,以K562细胞(含BCR-ABL融合基因)、REH细胞(含TEL-AML1融合基因)、NB4细胞(含PML-RARα融合基因)和KASUMI-1细胞(含AML1-ETO融合基因)等4种细胞为阳性细胞,以HL-60细胞系(不含上述白血病相关融合基因)作为阴性细胞,以含BCR-ABL M-bcr、PML-RARα、AML1-ETO和TEL-AML1等4种白血病相关融合基因的重组质粒为标准品,以FQ-PCR方法检测阳性细胞中BCR-ABL M-bcr、TEL-AML1、PML-RARα和AML1-ETO等4种白血病融合基因的表达量,并通过对检测结果进行室内质量控制和误差分析,以及真实性和可靠性的判断,对FQ-PCR检测白血病融合基因进行方法学的评价。在此基础上,应用FQ-PCR检测初诊白血病患儿的相关融合基因,并在治疗过程中对融合基因的表达量进行初步追踪观察,为临床应用FQ-PCR监测白血病MRD奠定基础。研究目的1.通过细胞水平的研究,对FQ-PCR定量检测白血病融合基因进行全面的方法学评价。2.以FQ-PCR定量检测初诊白血病患儿的相关融合基因,对阳性者,追踪观察其在白血病治疗过程中的变化,为进一步临床研究奠定基础。研究内容1.选取K562细胞(含BCR-ABL融合基因)、REH细胞(含TEL-AML1融合基因)、NB4细胞(含PML-RARα融合基因)和KASUMI-1细胞(含AML1-ETO融合基因)作为阳性细胞,以HL-60细胞(不含上述白血病相关融合基因)作为阴性细胞,将上述4种细胞分别梯度稀释为1:100~1:105 6个浓度,以FQ-PCR检测相应融合基因的相对表达量。2.根据上述检测结果,通过计算SI值、灵敏度和变异系数(coefficient of variation,CV),对实验研究进行室内质量控制和误差控制的分析。3.通过计算敏感性、特异性、约登指数和CV,判断检测方法的真实性和可靠性。4.以FQ-PCR检测初诊白血病患儿的相关融合基因,阳性者,在治疗过程中继续追踪观察相关融合基因表达量的变化。技术路线1.细胞水平研究2.临床观察研究方法1.细胞水平的研究(1)培养K562细胞、REH细胞、NB4细胞和KASUMI-1细胞。(2)用HL-60细胞作为阴性细胞梯度稀释上述4种细胞,其稀释浓度为1:100~1:105。(3)提取上述细胞RNA,并逆转录为cDNA。(4)以含BCR-ABL M-bcr、PML-RARα、AML1-ETO和TEL-AML1等4种白血病相关融合基因的重组质粒为标准品,通过FQ-PCR建立标准曲线和标准方程。以FQ-PCR检测待检细胞的BCR-ABL M-bcr、PML-RARα、AML1-ETO和TEL-AML1等4种融合基因,通过质粒标准品的标准曲线及标准方程得出融合基因的相对表达量(融合基因拷贝数与内参基因拷贝数之比),以NCN表示。(5)上述实验每组设3个复管,连续3天重复实验,即每种细胞每一浓度可获得9个实验数据。从第三次实验开始进行“即刻法”质控,直至第九次实验结束。根据实验结果计算SI值、批内CV、批间CV和灵敏度,进行室内质量控制和误差控制的分析。(6)计算敏感性、特异性、约登指数、批内CV和批间CV,评价检测方法的真实性和可靠性。2.临床观察(1)采集经骨髓细胞形态、免疫分型确诊的初诊白血病患儿骨髓并抽提RNA,制备cDNA。(2)FQ-PCR定量检测7种白血病相关融合基因。(3)白血病相关融合基因阳性者,于诱导缓解治疗后追踪融合基因表达量的变化。研究结果1.质粒标准品经FQ-PCR检测后,生成标准曲线、标准方程、相关系数r2及扩增效率(见表5)。2.FQ-PCR检测白血病融合基因的结果显示:①当细胞浓度在1:100~1:105范围时,细胞浓度与待检融合基因的Ct值呈负相关;②细胞浓度每下降1个对数级,其待检融合基因的NCN值相应下降0.5~1个对数级,两者之间的相关系数r2在0.985~0.986之间, P<0.001 ,呈高度正相关;③内参基因的Ct值在21.86±0.05~26.48±0.73范围之间。3.每种细胞每一浓度的第九次实验结束后,其NCN的SI上限值和SI下限值均小于Q2s。4.FQ-PCR检测4种细胞系相关融合基因的灵敏度均为10-5。5.FQ-PCR检测白血病融合基因,敏感度以TEL-AML1和AML1-ETO最高(100%),BCR-ABL M-bcr次之(97.92%),PML-RARα最低(89.58%);TEL-AML1、PML-RARα和AML1-ETO的特异度一致(93.75%),BCR-ABL M-bcr的特异度较低(81.25%);约登指数以TEL-AML1和AML1-ETO最接近理想(0.94),PML-RARα次之(0.83),BCR-ABL M-bcr最小(0.79)。6.在被检的4种融合基因中,KASUMI-1细胞浓度为1:100~1:105时,其AML1-ETO融合基因NCN值的批内CV和批间CV均小于3%,可靠性最好;K562、REH和NB4细胞浓度为1:100~1:103时,其相关融合基因NCN值的批内CV和批间0CV均小于10%,可靠性较好,在细胞浓度为1:104~1:105时,其相关融合基因NCN值的批内CV小于6%,可靠性也较好,而批间CV则小于30%,可靠性逊于上述。7.收集初诊白血病标本55例,FQ-PCR检测初诊白血病患者融合基因的检出率为28.57%,其中初诊ALL的检出率为15.38%,AML的检出率为14.29%,APL和CML的检出率均为100.00%。8.对6例APL患儿予诱导缓解化疗,2例CML患儿予格列卫治疗,取得CR后继续以FQ-PCR追踪PML-RARα和BCR-ABL融合基因的NCN值,结果见表12和表13。结论1.每种白血病细胞稀释为1:100~1:105 6个浓度,每一浓度设3个复管,连续检测3天,所获得的全部数据均在可控范围内。2.细胞浓度每下降1个对数级,其待检融合基因的NCN值相应下降0.5~1个对数级,两者之间的相关系数r2在0.985~0.986之间,P<0.001,呈高度正相关性。3.FQ-PCR检测白血病融合基因的灵敏度为10-5,与国外文献报道一致。4.FQ-PCR检测白血病融合基因,敏感度以TEL-AML1和AML1-ETO最高,为100%,BCR-ABL M-bcr次之(97.92%),PML-RARα最低(89.58%);TEL-AML1、PML-RARα和AML1-ETO的特异度一致(93.75%),BCR-ABL M-bcr的特异度较低(81.25%);约登指数以TEL-AML1和AML1-ETO最接近理想(0.94),PML-RARα次之(0.83),BCR-ABL M-bcr最小(0.79)。5.当KASUMI-1细胞浓度在1:100~1:105范围时,FQ-PCR检测AML1-ETO融合基因的NCN值的批内CV和批间CV均小于3%,可靠性和精密度最好;K562、REH和NB4细胞浓度为1:100~1:103时,FQ-PCR检测BCR-ABL M-bcr、TEL-AML1和PML-RARα的NCN值的批内CV和批间CV均小于10%,可靠性和精密度较好,在细胞浓度为1:104~1:105时,上述相关融合基因NCN值的批内CV小于6%,可靠性和精密度也较好,而批间CV小于30%,但仍在可控范围之内。6.收集55例初诊白血病患儿的骨髓标本,FQ-PCR检测初诊白血病患者融合基因的检出率为28.57%,其中初诊ALL的检出率为15.38%,AML的检出率为14.29%,APL和CML的检出率均为100.00%。初步追踪观察融合基因水平变化与治疗反应一致。
其他文献
湖南的经验告诉我们,要建立真正的小康社会,农民的教育问题是关键。农村成人教育在发展农村经济,改变农村面貌中的地位和作用是其他任何工作都不能替代的。
目的:探讨以脉搏指数连续心输出量(PICCO)为指导对脓毒性休克患者进行液体复苏治疗的效果。方法:将2016年2月至2018年10月期间张家港澳洋医院收治的72例脓毒性休克患者作为研
目的通过观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COPD)大鼠模型急性加重(acute exacerbation, AE)的炎症动态变化特点,确定AE期和“危险窗”(risk wi
中部省份正处于经济及社会快速发展期,各项教育事业获得蓬勃发展。但自2006年起中部省份农村职业教育的发展态势逆转,发展趋势与当地经济及社会的发展规模脱节。文章通过对江
市场机制作为一种经济形态和配置资源的方式,要发挥作用,需要政府力量的支持。作为教育方式之一的中外合作办学在职业教育领域,其商业性的含意在市场经济功能下得到优势发挥,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