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山对道家思想的伦理诠释

来源 :山西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oldblas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傅山是我国明清之际的一位思想家,十分重视对诸子百家的研究,在其对道家作品的学习批注中,以自己的方式对道家思想做了独到的理解和诠释。本文针对傅山的诠释进行了考察、分析,认为,他在注解道家思想的同时,更主要传达了傅山自己的伦理道德的观点主张。了解和研究傅山对道家思想的诠释,有一定的启发和借鉴意义。  本文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了讨论。  第一章讨论傅山对“贵无”的诠释。傅山在诠释中首先强调遵“道”见“无”之性,认为要遵从道家学问,以“道”为最高原则,看到万物的根本在于“无”这样的特性。进而认为要循“理”见“有”之形,这里他引入了“理”来解释“道”和“无”,认为“道”贯彻于事物中的体现是所谓“理”,“道”在此也因“理”而使其“无”的特性表现为“有”,因而,他对“道”赋予“既有”的内容,从而表达了自己遵从道家学问而“即是”于“万有”的积极思想主张,即,“既有”而体“道”之“无”的思想主张。  第二章讨论傅山对“齐是非”的诠释。傅山主张要以“道”观“齐是非”,认为看齐万物差别是“道”的高度的认识要求,形而上的“道”对万事万物是一视同仁、绝无任何偏好的,是可以达到“齐是非”境界的。但他同时又指出,“人”既然是作为“有”的存在,就需要站在“人”的角度而“辨是非”,即,要按照自然赋予“人”的原则去知“道”、明辨是非差别,应当对“是”有一个执着的追求。所以他进一步指出,只有在积极的明辨是非、执求于“是”的过程中才能最终进入到道家之“齐同”是非的“道”的境界。从而以“为是”对道家“齐是非”做出了解释。  第三章讨论傅山对“无为而为”的诠释。傅山同样认同道家的“无为”之法,认为“无为”是“道”之为,“无为”是怀抱“道”的“齐是非”原则,于执求人类社会之“是”中做到“无为”而后有所“为”。“无为”于“既有”、“为是”等在实质上不仅是不相矛盾的,而且是需要于“既有”、“为是”的过程中来贯彻和体现的。具体来讲,“无为”实际上是将“道”的自然原则应用于实际的观察体验及生活当中,或者说,它是一种在知“道”基础上的“怀道”而为,以天而应人之为,以天游于人者的真人之为,是“天人相应”的真境界。  第四章傅山诠释之分析及启示。从傅山诠释的总体情况来看,他的诠释在根本上是与道家思想相暗合的,他的诠释方法及态度为我们提供许多有益的启示。傅山于诠释当中更主要传达的是自己的“既有”、“为是”及“怀道而为”的思想。而这种思想与他一生的观世及为人的态度是相一致的。
其他文献
声反馈是厅堂扩声中经常遇到的令人头疼的问题.无论是在剧场还是歌舞厅,一但出现声反馈就会破坏会议演出效果,甚至烧毁音响系统中的功放和扬声器.许多音响系统中,使用很多功
现有文献对控制权的收益与成本的研究主要持两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控制权收益,特别是控制权私人收益是大股东利用其控股地位对中小股东利益的侵占;另一种观点认为大股东所享有的私人收益是对其所付出控制权成本的补偿,有一定的合理性。前一种观点从保护中小股东的角度出发,有其积极意义,但其问题在于认为控制权的私人收益都是对中小股东的侵害,而对大股东在公司管理中所发挥的监督作用视而不见;后一种观点考虑到了控制权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