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傅山是我国明清之际的一位思想家,十分重视对诸子百家的研究,在其对道家作品的学习批注中,以自己的方式对道家思想做了独到的理解和诠释。本文针对傅山的诠释进行了考察、分析,认为,他在注解道家思想的同时,更主要传达了傅山自己的伦理道德的观点主张。了解和研究傅山对道家思想的诠释,有一定的启发和借鉴意义。 本文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了讨论。 第一章讨论傅山对“贵无”的诠释。傅山在诠释中首先强调遵“道”见“无”之性,认为要遵从道家学问,以“道”为最高原则,看到万物的根本在于“无”这样的特性。进而认为要循“理”见“有”之形,这里他引入了“理”来解释“道”和“无”,认为“道”贯彻于事物中的体现是所谓“理”,“道”在此也因“理”而使其“无”的特性表现为“有”,因而,他对“道”赋予“既有”的内容,从而表达了自己遵从道家学问而“即是”于“万有”的积极思想主张,即,“既有”而体“道”之“无”的思想主张。 第二章讨论傅山对“齐是非”的诠释。傅山主张要以“道”观“齐是非”,认为看齐万物差别是“道”的高度的认识要求,形而上的“道”对万事万物是一视同仁、绝无任何偏好的,是可以达到“齐是非”境界的。但他同时又指出,“人”既然是作为“有”的存在,就需要站在“人”的角度而“辨是非”,即,要按照自然赋予“人”的原则去知“道”、明辨是非差别,应当对“是”有一个执着的追求。所以他进一步指出,只有在积极的明辨是非、执求于“是”的过程中才能最终进入到道家之“齐同”是非的“道”的境界。从而以“为是”对道家“齐是非”做出了解释。 第三章讨论傅山对“无为而为”的诠释。傅山同样认同道家的“无为”之法,认为“无为”是“道”之为,“无为”是怀抱“道”的“齐是非”原则,于执求人类社会之“是”中做到“无为”而后有所“为”。“无为”于“既有”、“为是”等在实质上不仅是不相矛盾的,而且是需要于“既有”、“为是”的过程中来贯彻和体现的。具体来讲,“无为”实际上是将“道”的自然原则应用于实际的观察体验及生活当中,或者说,它是一种在知“道”基础上的“怀道”而为,以天而应人之为,以天游于人者的真人之为,是“天人相应”的真境界。 第四章傅山诠释之分析及启示。从傅山诠释的总体情况来看,他的诠释在根本上是与道家思想相暗合的,他的诠释方法及态度为我们提供许多有益的启示。傅山于诠释当中更主要传达的是自己的“既有”、“为是”及“怀道而为”的思想。而这种思想与他一生的观世及为人的态度是相一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