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正畸治疗过程中,如患者不注意口腔卫生,会使口腔卫生下降,引起龋白斑及牙周炎。正畸治疗过程中口腔卫生的保持一直是医生与患者面对的难题,也是导致患者对正畸疗效不满意的重要因素。因此,如何促进患者在矫治过程中保持健康的口腔卫生环境显得尤为重要。在以往对正畸患者的口腔卫生宣教中,要求患者刷牙时间在3min以上,但对于具体时长下的刷牙效果未见相关研究报道。本研究探讨在系统化口腔卫生引导下,刷牙时长对青少年正畸患者口腔卫生状况的影响。目的:统计青少年正畸患者的刷牙时长,检测不同刷牙时长下各项口腔健康指数的变化,探讨正畸患者最适刷牙时长,为正畸医师临床口腔卫生宣教提供依据。方法:实验共纳入123例吉林大学口腔医院正畸科的青少年正畸患者,每月复诊时对其进行口腔卫生健康教育并发放为期一个月的《正畸矫治期间刷牙时间记录回执》要求患者记录早、中、晚三次刷牙时长,并于下个月复诊时回收进行统计。将患者的刷牙时长按其刷牙时长的众数分为1~3min、3~5min、5~7min、7~10min四组,在实验开始后的1个月、3个月和6个月复诊时,检测不同刷牙时长组患者的龈沟出血指数(sulcus bleeding index,SBI)、牙菌斑指数(plaque index,PLI)、软垢指数(debris index-simplified,DI-S)、牙釉质脱矿发病率以及釉质脱矿指数(enamel demineralization index,EDI)进行记录。进行正态性检验后,同一月份不同刷牙时长下同一指数的组间比较利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以α=0.05为检验水准。探讨不同刷牙时长对正畸患者的各项口腔卫生指标的影响。结果:1.实验开始后1、3和6个月对应不同刷牙时长的人数分布有刷牙时间逐渐增加的趋势。2.在SBI 1个月、6个月与PLI数1个月、3个月、6个月以及DI~S 3个月时,刷牙时长5~10min与1~5min相比显著降低(P<0.05)。3.DI~S 1个月时,5~10min与1~3min间差异有代表性(P<0.05)。4.SBI 3个月、DI~S 6个月的结果显示:刷牙时长1~3min、3~5min与5~10min各组间的指数值差异均有意义(P<0.05)。5.患者在1、3、6个月复诊时,经检测刷牙时长1~3min、3~5min、5~7min、7~10min各组患者的发生釉质脱矿的比率随月份的延长出现增多趋势。6.EDI 6个月时,刷牙时长3~5min、5~7min和7~10min组与刷牙时长1~3min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刷牙时长的增加可以有效改善口腔卫生状况。当刷牙时长增加到7~10min时,SBI、PLI及DI~S的结果与5~7min组比较出现减小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提示对正畸患者进行口腔卫生宣教时,应建议刷牙时长达到5min以上,以5~7min为最佳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