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纪录片作为人类的“生存之镜”,帮助我们理解、思考这个世界,塑造我们作为世界“公众演员”的形象。我们依据影像中拾得的知识行事,反观自身,发出质问。但是影像呈现的“现实”在进入我们的大脑之前,经过了选材、摄影、剪辑三道程序。创作者不是全知全能的,他对选题的确定受到自身视野的限制。创作者与现实的交流必须通过摄影机,摄影机给现实蒙上了一层虚幻的面纱。摄影机背后的人是否尊重现实、在多大程度上控制和改变叙述模式,决定了一部纪录片是否值得观众信任。创作者通过对不同事件的蒙太奇组合,丰富了影像的联想意义。总之,我们所看到的影像中的“世界”,不是全部的真相,其背后隐藏着创作者对这个世界的经验和看法。因此,西方人拍摄的中国题材纪录片背后掺杂了西方情感、西方文化观念。美英以纪录片的方式审视和评判中国,审视的是西方人眼中的中国。西方以“他者”眼光建构的中国形象,与中国自身的民族表达形成对照,即可照临、反思自身,又可充分认识纪录片叙事表达过程中的意义生产,认识纪录片“表现真实”和“艺术创作”之间的矛盾。学术界关于涉华纪录片建构中国形象的研究多是集中于某一部纪录片或者是某一个特定时期,笔者将研究样本扩大至从第一部涉华新闻纪录片至今,同处西方文化圈的美英两国所拍的中国题材纪录片,通过历史文献、纪录片文本,勾画出了一个系统的、动态的西方中国形象图册。在研究涉华纪录片建构了怎样的中国形象的基础上,通过分析纪录片作品考察西方中国形象是如何被建构起来的、与真实的中国之间是否存在偏差、是否隐含西方话语偏见,并由此进一步分析涉华纪录片的中国形象生成过程中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最后,试图克服以“二元对立”论来看待中国形象的简单范式,透析纪录片背后隐藏的复杂的西方文化心态和权力关系。从上述问题出发,笔者于1 896—2018年间美英两国拍摄的丰富纪录片作品中挑选了各个时期、各大制播机构或导演富有影响力的作品进行详尽的文本分析,结合时代背景,梳理出阶段性分期内中国形象的特征。从叙事学、传播学、美学等角度,解析涉华纪录片作品的美学观念和叙事结构,包括创作者的主体意识,如制作意图、题材选择;和影像修辞手法,如视觉修辞、声音语言的修辞,继而阐述中国形象是经过有意识地叙事建构起来的。任何一个题材都能有所作为,都能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诠释。从历史学、政治学、传播学的视角出发,来研究西方从不同角度诠释和表现中国的原因,通过分析中国自身的历史发展阶段,结合考察西方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背景,得出涉华纪录片建构的中国形象是国家实力和传播实力、国际关系和国家利益、历史认知和文化差异、受众感受和导演立场多方因素合力作用的结果。通过揭示西方中国形象建构的深层成因,可以看到中西权力的博弈,隐藏在纪录片背后的西方心态是“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的仰慕借鉴和嘲讽警戒,以及对中国崛起的不平衡心态。研究美英涉华题材纪录片,有助于从国际视角看待纪录片的创作,学习其叙事技巧,从而创作出更易于对外传播的中国题材纪录片,更好地借用纪实影像建构国家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