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现代经济中,信贷频繁地参与各类交易,替代货币承担起交换媒介的功能。信贷在现代经济活动中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要,其对经济的影响已经与货币大致相当。由于货币经济学长期以来坚持重视货币,忽视信贷的做法,这使得我们对信贷与经济的关系缺乏了解。因而,本文将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次探讨信贷对经济系统的作用。在宏观描述方面,以货币转移模型为基础,运用流通的方法,研究了信贷与名义收入之间的关系。定义了持币时间和信贷时间的概念,并且论证了当交易过程可以用更新过程描述时,交易活动的运行可以被分解为货币流通和信贷流通;此时,名义收入是平均持币时间和平均信贷时间的函数,它随着平均持币时间或平均信贷时间的增加而减小。于是,货币和信贷影响经济的途径被区分开了,为进一步澄清信贷的作用建立了框架基础。
在微观描述方面,以货币搜寻模型为基础,研究了信贷的形成以及其对经济的影响。研究分为三步:第一步,我们考虑了一个最简单的情况,即商品信贷。我们在模型中引入了外生生产冲击,并且构造了两种对无法偿还贷款的借款者的惩罚制度:一种称为宽松的信贷制度;另一种称为严格的信贷制度。我们分别以平均社会福利和平均产出作为评价标准,对两种制度进行了对比分析。我们发现,就平均福利而言,宽松的信贷制度优于严格的信贷制度;然而,就平均产出而言,严格的信贷制度优于宽松的信贷制度。
第二步,我们引入了货币,并在商品搜寻部门的基础上加入了具有搜寻性质的货币信贷部门。我们定义了没有信贷的货币均衡和有信贷的货币均衡,并且确定了它们存在的参数区间。我们发现这两个参数区间是部分重合的。之后,在有信贷的货币均衡下,我们研究了时间偏好率和基础货币量对利率的影响,发现利率与时间偏好率成正向关系,与基础货币量成反向关系。此外,我们分别在有信贷的货币均衡下和没有信贷的货币均衡下定义了平均福利,探讨了时间偏好率和基础货币量对它们的影响。我们发现随着时间偏好率的上升,两种均衡下的平均福利都减小。在时间偏好率较小时,有信贷的货币均衡下的平均福利大于没有信贷的货币均衡下的平均福利;但是两种均衡下的平均福利的差值随着时间偏好率增加而减小。当时间偏好率超过临界值后,有信贷的货币均衡下的平均福利小于没有信贷的货币均衡下的平均福利。基础货币量对平均福利的影响稍微复杂一些。随着基础货币量的增加,两种均衡下的平均福利都先增加后减小。与时间偏好率的情况类似,基础货币量也存在着一个临界值,当基础货币量小于这个临界值时,有信贷的货币均衡下的平均福利大于没有信贷的货币均衡下的平均福利。当基础货币量大于这个临界值时,情况刚好相反。最后一步,我们将上一个工作中的货币信贷部门改变成为竞争性的银行部门,探讨了与银行信贷相关的情况。我们在借款者获得最大剩余的情况下,研究了货币乘数的影响因素。我们发现,货币乘数与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基础货币量和匹配率主要成反向关系。在存款者获得最大剩余的情况下,我们讨论了利率与其它变量之间的关系,我们发现存款利率和贷款利率同时间偏好率、匹配率和基础货币量的关系十分相似。它们都随着时间偏好率或匹配率的增加而增加,随着基础货币量的增加先增加后减少。但是,它们同存款准备金率的关系却截然相反。贷款利率随准备金率上升而上升,存款利率随准备金率上升而下降。之后,我们探讨了外生生产冲击的影响。我们发现银行部门抵抗外生生产冲击的能力与基础货币量有正向关系,而与存款准备金率有反向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