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醒后卒中溶栓问题近年来受到重视,目前的研究对于醒后卒中溶栓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得到的结论不一致,本次meta分析为了进一步证实醒后卒中患者溶栓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研究方法:收集Pubmed、Embase、Cochrane数据库上所有相关文献,根据纳入标准进行筛选。采用Cochrane协作网中非随机研究系统评价—Newcastle-OttawaScale(NOS)评价标准对入选文献的内部和外部真实性进行评价。提取各个研究的基本信息、患者基本特征以及结局指标,有效性指标为3个月mRS(0-1)、mRS(0-2)所占比例,安全性指标包括症状性颅内出血(sICH)事件发生率、住院期间死亡率。分别与标准溶栓组和WUS非溶栓组进行比较。均采用RevMan5.3软件计算OR值及95%可信区间。根据WUS患者就诊时间进一步行亚组分析。采用漏斗图说明纳入研究的发表偏倚。 结果: 1.WUS患者与标准溶栓患者在年龄、性别、危险因素、发病机制、既往史等发面没有明显区别。 2.WUS患者溶栓后的3个月mRS(0-2)、mRS(0-1)所占比例高于非溶栓组(41.7% VS39% OR1.72 P=0.004;23.5% VS14% OR2.25 P=0.01),而死亡率、sICH事件发生率与标准溶栓组相比没有差异。 3.醒后3小时内就诊的患者3个月mRS(0-1)、mRS(0-2)所占比例明显高于非溶栓组(29.3% VS9.6% RR1.82 P=0.001,54.8% VS31.3% RR2.62P=0.008),死亡率、sICH事件发生率与标准溶栓组相比没有差异。 4.醒后3-4.5小时就诊的患者,mRS(0-1)、mRS(0-2)所占比例与非溶栓组没有差异,死亡率、sICH事件发生率与标准溶栓组没有差异。 结论:WUS患者在发现症状后3小时内进行溶栓安全且有效,在发现症状后3-4.5小时进行溶栓,虽不增加出血风险,但也未增加获益。对于影像学筛选标准,有待进一步研究证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