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根据已发表的Ⅰ型鸭病毒性肝炎病毒(Duck virual hepatitis virus typeⅠ,DHV-Ⅰ)的基因组序列,设计并合成了覆盖DHV-Ⅰ全基因组序列的5对特异性引物。利用RT-PCR方法扩增DHV-ⅠZJ-V株基因组的各片段。其中,病毒基因组3′末端序列的扩增是通过RACE方法得到。将扩增产物分别克隆于pMD-18T载体中进行测序,并利用分子生物学软件对ZJ-V株序列进行分析,结果如下:ZJ-V株全基因组由7691个核苷酸组成,基因组中只含有一个大的阅读框架(ORF)(627nt-7373nt),与03D株序列比对显示,ZJ-V株没有发生碱基插入或缺失;且在其基因组5’端有一个长达626nt的非编码区(NCR),3’NCR含有318个核苷酸(不包括poly(A)尾巴)。ZJ-V株VP1基因大小为714 bp,它与参考毒株具有93.3%~95.9%的核苷酸同源性和92.9%~95.0%的氨基酸同源性,VP1氨基酸变异主要表现为羧基端出现多处氨基酸置换,如:S181→L181、E205→K205、R217→K217、N235→D235,提示VP1可能含有DHV-Ⅰ的毒力相关的位点。根据VP1的氨基酸序列,绘制了不同DHV-Ⅰ分离株的系统进化树。结果显示,所有的DHV-Ⅰ分离株可以分为2个大的基因群(GⅠ、GⅡ)。其中多数DHV-Ⅰ浙江分离株属于GⅡ,该群中的DHV-Ⅰ均没有经过组织培养,其序列皆直接来自于临床病料;GⅠ中所有的DHV-Ⅰ分离株均为组织适应毒株,且3株中国DHV-Ⅰ弱毒疫苗株自成一个基因亚群。该结果提示DHV-Ⅰ流行毒株经过一定代次的组织培养后,可以发生适应性突变,并有可能导致DHV-Ⅰ致病力变弱。利用RNA二级结构预测软件对DHV-Ⅰ非编码区(Non coding region,NCR)的二级结构进行了预测分析。结果表明,ZJ-V株5′NCR的二级结构与RDL-62株相似,都存在一些保守的茎环结构区。DHV-IZJ-V株3′NCR可形成4个茎-环结构(SL1、SL2、SL3和SL4),其中SL2、SL3、SL4结构域具有保守性基序,可形成稳定的二级结构。利用DNA STAR软件对DHV-Ⅰ结构蛋白的二级结构和B淋巴细胞抗原表位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VP0、VP1、VP3蛋白具有较复杂的二级结构,在VP1的第183-186区段、209-219区段,VP3的氨基端和第176-190区段可能含有病毒的优势B细胞抗原表位。根据ZJ-V株的基因组序列,设计、合成了1对能快速检测DHV-Ⅰ的特异性引物,并建立了DHV-Ⅰ的RT-PCR检测方法。与传统的DHV-Ⅰ检测方法相比,该方法具有快速、敏感(可检测出fg级的病毒核酸量)和高度特异性等技术优势,可应用于DHV-Ⅰ的流行病学调查和临床诊断等。